【橙訊】香港人口老化加劇,「以老護老」現象愈加普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發布《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面對的挑戰研究報告》,報告指低收入照顧者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促政府降低護老者津貼計劃申請門檻。

研究於2024年3月至6月期間進行,向30位60歲或以上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表示,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面對沉重經濟負擔,九成受訪者表示醫療開支、屋租和交通費用負擔重,但政府的津貼未能減輕他們的壓力。現有的「護老者津貼」申請門檻過高,未能惠及大部分低收入年長者,無法有效紓解其經濟壓力。

他亦指,2元乘車優惠指定的公共交通服務未能滿足照顧者的需要,因巴士設計不方便體弱長者,受訪者只能乘搭的士覆診,而昂貴的的士費用需由受訪者自己承擔。

調查發現,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平均患有2種長期疾病。照顧者當中,近六成半受訪者患有肌肉骨骼疾病,影響活動能力,但仍需為體弱家人提供「全職照顧」。部分受訪者表示被照顧者自理能力低,情緒不穩定,更需每日承擔厭惡性清潔及護理工作,如清潔排泄物、嘔吐物及更換尿片等,身心壓力不勝負荷。超過七成的照顧者感到身心俱疲,並出現失眠、焦慮及抑鬱等問題。

另外,調查亦指現有社區服務多數需要提前預約,未能向照顧者提供緊急支援。而政府推出的「護老者津貼計劃」,因申請門檻過高,大部分受訪者無法獲益,需依靠長生津和儲蓄去應付開支。

今年72歲的李婆婆表示,丈夫今年87歲,患有腦退化症、高血壓、失眠、骨科病等,已臥床6年。她指為了照顧丈夫,辭去了原有的工作,丈夫需要24小時看管,她也因此長期失眠,導致聽力下降且患上抑鬱症。她又指,曾經多次致電182 183照顧者支援專線,對方職員卻建議她致電其他機構尋求幫助,但大多社區服務都需提前預約,無法提供緊急支援,令她感到無助。

社協建議,政府應放寬「護老者津貼」申請條件,再放寬長生津、傷殘津貼及綜援的申請限制,讓本身已屬基層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亦能受惠;調整資格審查機制,令更多有照顧需要但其體弱家人未開始輪候服務的照顧者亦能受惠。

另外,針對照顧者熱線,社協建議除182 183以外,政府加設一支援服務隊,每當照顧者有緊急需要時,可以提供24小時緊急援助。


責編 | 江純力

編輯 | 趙慧敏

編輯推薦

丹麥召見美國外交官 重申對美在格陵蘭島間諜活動「零容忍」立場

​新聞背後|外界料良十四世將延續改革 雖為美籍教宗卻曾批特朗普萬斯

土耳其警方焚燒20噸大麻煙霧籠罩附近小鎮 逾兩萬居民被動「吸毒」

運輸署:正與的士業界安排會面 當局政策立場一貫清晰

以巴衝突|內塔尼亞胡視察預備役部隊 稱要「徹底擊敗」哈馬斯

蓋茨擬廿年內捐99%身家 不想死時被指富有 批馬斯克殺害全球最貧困兒童

夏寶龍展開澳門考察調研行程 轉達中央對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開局良好肯定

克什米爾衝突|美方指巴殲-10擊落至少兩架印戰機 巴稱又擊落29架無人機

習近平同普京茶敘 強調中俄戰略協作並就俄烏議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