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香港人口老化加劇,「以老護老」現象愈加普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發布《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面對的挑戰研究報告》,報告指低收入照顧者面臨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促政府降低護老者津貼計劃申請門檻。

研究於2024年3月至6月期間進行,向30位60歲或以上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表示,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面對沉重經濟負擔,九成受訪者表示醫療開支、屋租和交通費用負擔重,但政府的津貼未能減輕他們的壓力。現有的「護老者津貼」申請門檻過高,未能惠及大部分低收入年長者,無法有效紓解其經濟壓力。

他亦指,2元乘車優惠指定的公共交通服務未能滿足照顧者的需要,因巴士設計不方便體弱長者,受訪者只能乘搭的士覆診,而昂貴的的士費用需由受訪者自己承擔。

調查發現,照顧者或被照顧者平均患有2種長期疾病。照顧者當中,近六成半受訪者患有肌肉骨骼疾病,影響活動能力,但仍需為體弱家人提供「全職照顧」。部分受訪者表示被照顧者自理能力低,情緒不穩定,更需每日承擔厭惡性清潔及護理工作,如清潔排泄物、嘔吐物及更換尿片等,身心壓力不勝負荷。超過七成的照顧者感到身心俱疲,並出現失眠、焦慮及抑鬱等問題。

另外,調查亦指現有社區服務多數需要提前預約,未能向照顧者提供緊急支援。而政府推出的「護老者津貼計劃」,因申請門檻過高,大部分受訪者無法獲益,需依靠長生津和儲蓄去應付開支。

今年72歲的李婆婆表示,丈夫今年87歲,患有腦退化症、高血壓、失眠、骨科病等,已臥床6年。她指為了照顧丈夫,辭去了原有的工作,丈夫需要24小時看管,她也因此長期失眠,導致聽力下降且患上抑鬱症。她又指,曾經多次致電182 183照顧者支援專線,對方職員卻建議她致電其他機構尋求幫助,但大多社區服務都需提前預約,無法提供緊急支援,令她感到無助。

社協建議,政府應放寬「護老者津貼」申請條件,再放寬長生津、傷殘津貼及綜援的申請限制,讓本身已屬基層的低收入年長照顧者亦能受惠;調整資格審查機制,令更多有照顧需要但其體弱家人未開始輪候服務的照顧者亦能受惠。

另外,針對照顧者熱線,社協建議除182 183以外,政府加設一支援服務隊,每當照顧者有緊急需要時,可以提供24小時緊急援助。


責編 | 江純力

編輯 | 趙慧敏

編輯推薦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聯合國秘書長:中方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

男司機昂船洲大橋跳橋 救起送院搶救不治 

周顯專欄丨日本天皇應否納妾?

也門胡塞武裝證實總理命喪以軍空襲 揚言報復警告外企撤離以色列

商務部:中方反對美國將出口管制工具化 將採措施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黃澤林第三圈打足五盤出局 美網神奇之旅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