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提起香港「網紅屋邨」彩虹邨,也許你會想到來此處打卡時拍下的「多巴胺色彩大片」,亦或想到從前放學後和三五好友到這裡買糖果小食——不論對遊客還是港人而言,它都是幾代人的香港記憶。
然而,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公布彩虹邨重建方案,全邨11座樓宇將於2028年起開始清拆,預計要到2043年才能完成整個重建計劃。跟隨重建消失的不僅僅是樓宇,更是一甲子歷史、人情與回憶。若想重新認識這個「屋邨明星」,就要快點坐言起行了。
香港彩虹邨
彩虹邨的前身是耕地?
彩虹邨前身為香港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圍,據《華僑日報》報道,從前彩虹邨的所在地其實是木屋區和耕地,「而且大部分地區還是被用作丟棄廢棄物的場所」,直到1960年,才被清拆和清理妥當。
大規模屋邨建設
彩虹邨的興建可說是大規模項目,備受政府及媒體重視。根據昔日報道,彩虹邨為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的第7個屋邨,耗資達5000萬港幣興建,更是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建屋計劃中最大規模的項目。
香港首個獲建築學會獎的屋邨
彩虹邨出自著名建築師行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簡稱P&T)之手,曾榮獲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
模範屋邨曾吸引多位政要參觀
彩虹邨的落成,吸引了多位政要,如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遜、瑪嘉烈公主、雅麗珊郡主伉儷和港督麥理浩等前來到訪,其中尼克遜與街坊打羽毛球的相片,更成為了經典。
5個不能錯過的彩虹邨景點
彩虹邨不但以其七彩繽紛的大廈外觀聞名,更是香港獨特的文化象徵。屋邨設計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影響,特別是巴浩斯風格的簡潔線條和功能主義設計,這顯示了東西方建築美學的完美融合。從建築風格到街坊的日常生活,彩虹邨都展現了香港獨有的中西合璧風格,成為了城市中一塊不可多得的文化拼圖。
招牌彩虹色大廈外牆
這個打卡地點相信也不用筆者多介紹,位於屋邨停車場天台的球場可輕易拍攝到彩虹邨的招牌彩虹色大廈外牆,這個著名的打卡位更吸引了不少歌手MV及電視廣告特意前往取景。
不過有趣的是,彩虹邨之所以名為彩虹邨,並非因為其七彩大廈牆身顏色,而是由於建築原址沙地園在每逢下雨後都會出現彩虹的緣故。另外,現時的大廈牆身顏色基調(紫、藍、綠、黃、橙共5種顏色),其實是在2014年之後才確立,昔日彩虹邨曾被塗上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不同顏色,形成逾20種不同色彩,同樣極具特色!
彩虹邨的招牌彩虹色大廈外牆
「彩虹」購物長廊
除了彩虹色的牆身,彩虹邨還有其他相當吸引人的地方。於1960年代落成的彩虹邨不設屋邨商場,取而代之的是地下購物長廊,主要集中在金碧樓地下一帶。大家可在那裡找到不少有着一定歷史的特色小店,由鐘錶行、文具店、漫畫店、麵包店、洗衣店、舊式髮廊,以至舊式酒樓、士多、糧油雜貨店等都一應俱全,足以照顧街坊的日常生活需要。最後溫馨提示1個小小的「彩蛋」:大家遊走這些商店的時候,可特別留意一下到底有多少間店舖是以「彩虹」命名呢!
名為「彩虹」的文具禮品店
老舊港式快餐店
若遊走屋邨期間肚餓了,想找點東西吃吃,筆者相當推薦這家位於彩虹邨購物長廊內的特色懷舊快餐店——愛群快餐店!這家在屋邨內多年屹立不倒的街坊快餐店,不論是裝潢和食物都相當貼地和懷舊,由鮮紅配搭鮮黃的收銀處與可拆式餐牌,還有鮮紅圓形座地矮椅,那份充滿懷舊的感覺猶如走進了昔日的香港處境劇中,有種相當親切的感覺。
快餐店以售賣招牌雞髀、三文治、熱狗及碟頭飯為主,價錢大眾化,不少街坊都對此讚不絕口。想以舌頭感受屋邨好味道,萬勿錯過啊!
位於彩虹邨購物長廊內的特色懷舊快餐店——愛群快餐店
別具心思的屋邨街道名字
為了貫徹彩虹邨的特色,不單大廈外牆還是樓宇名稱都「色彩繽紛」,就連屋邨內的街道名字也暗藏玄機!仔細留意屋邨內的街道名字,不難發現當中隱含了彩虹的不同顏色,例如紅梅路、橙花路、黃菊路、綠柳路、青楊路及紫葳路等,當中就有紅、橙、黃、綠、青及紫六種顏色呢!
《遊走香港屋邨誌》中的手繪屋邨地圖
見證歷史的屋邨牌匾
彩虹邨興建在1960年代,在當時屬於大規模屋邨建設項目。故為隆重其事,1963年12月18日,時任港督柏立基爵士親自到彩虹邨主持揭幕,而有關牌匾至今仍矗立在屋邨入口鄰近超級市場的通道,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
彩虹邨落成紀念碑
推薦閱讀
《遊走香港屋邨誌》
作者:aikosan
出版社:萬里機構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本文轉載自香港萬里機構微信公眾號,獲萬里機構授權使用。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香港這個網紅景點即將重建,再見要等20年〉。
圖:unsplash、Wikimedia Commons、房屋署官網、出版社提供
編輯推薦
文化漫談|從歌迷會在香港說起 淺析追星文化中的粉絲心理
文化漫談|透視茶樓與茶餐廳:菜單如何反映香港族群演變史?
活動回顧|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有哪些幕後故事?資深媒體人翟浩然生動講解
文化漫談|美神畫像有人物原型?「翡冷翠女神」為波堤且利提供靈感
文化漫談|石硤尾大火與徙置區發展
全港多家書店舉行母親節主題書展 藉閱讀發掘「家」的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