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小淑

又到一年一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因為公務時間衝突,無法親身前往。朋友發來現場圖片:依舊是一望無垠的金色稻浪,演出者在「從土地長出」的舞台上迎風而歌,儘管當天大雨滂沱,現場仍座無虛席。朋友告訴我,從頭至尾兩個小時的表演,觀眾無一人離席,打着傘披着雨衣,堅持看完全場,熱情不減。看來連風雨都擋不住藝術節的魅力。

池上就是這麼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地方。

對於久居城市的人來說,總有一處地方會讓你在疲憊不堪時想起它,想去那兒歇息喘氣逃離都市的日常。對我來說,池上便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行走在充滿希望的金黃色稻田間,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再配上藍天白雲以及連綿的遠山,偶爾遇到迎面走來的鄉民,禮貌地打個招呼,卸下遊客的拘謹,自在適意——所謂的「詩與遠方」便大抵如此吧。

無獨有偶,看到VERSE雜誌最新製作的一期有關全台灣美術館的特輯,封面即選擇了有六十年歷史的池上穀倉藝術館。圖片裡,籠罩在夜幕之下的藝術館,幾個小孩從圓窗前奔跑而過,從窗戶望入內,是藝術館的「鎮館之寶」、蔣勳的畫作《山醒來了》。畫面一動一靜,妙趣橫生。

猶記得去年到訪穀倉藝術館時,也是在傍晚華燈初上之時。樸實簡潔的外觀設計,並不會與周圍的民居格格不入;整排落地玻璃窗也可以拉近與鄉民、遊客的距離,遠遠便能讓人望見藝術館內的佈置。

如館名所示,藝術館的前身就是一座穀倉,它的主人是在當地被稱作「土地公」的梁正賢,他將自家的穀倉以象徵性的一元台幣租金提供給「台灣好基金會」使用。如VERSE文章介紹的:「二〇一五年時,台灣好基金會將當地的老屋修整利用,並邀請藝術家駐村、走進農田與村莊,將在這塊土地上感受的時間、山水、人情味等揉進創作。而為了將藝術家送給池上的禮物收藏、展示,池上穀倉藝術館便於焉而生……特別的是,池上原本就有居民參與的社區傳統,因此這可以說是台灣首座由居民凝聚共識催生而成的美術館。不論是經營風格、建築設計、展覽活動等,每一寸角落都見證了池上居民對這片土地淳厚的感情,以及農村歲月的共同記憶。」

的確,在藝術館內,可以看到策展團隊將穀倉的改建過程、鄉民訪談,以及池上的老照片,以影像的方式呈現。那一張張洋溢熱忱笑容的面龐,與一幅幅舊照相互映襯,於鄉民而言,是珍貴回憶的收藏,對遊客來說,看到的是藝術與社區生活的和諧共融。

圖:作者提供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李相怡

編輯推薦

美聯航航班起落架輪艙內驚現屍體 執法部門介入調查

日航一度受到網絡攻擊 多個航班延誤

以巴衝突|以防長稱加沙「安全控制權」仍將掌握在以軍手中 以確保以色列安全

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達10項共識 王毅:冀推動兩國關係穩定向前發展

有片︱阿塞拜疆客機哈薩克墜毀 當局證實38人喪生29人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