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提升教育和培訓,培養具有本地洞察力和全球視野的人才。資料圖片

文:關百豪博士、黃溢能博士

特首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為香港描繪了一幅令人振奮的藍圖,強調了如何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報告提出了積極發展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策略,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和選擇,這對於香港的未來至關重要。這些政策不僅促進經濟發展,更體現了「惠民生建未來」的理念。

香港目前面臨着激烈的全球競爭,需要加強對新興技術的投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生物科技等領域。同時,香港需要提升教育和培訓,確保年輕人掌握新技能,適應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香港亦需要加強與國際的合作,吸引外資和海外人才,拓展經濟基礎,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

在這個背景下,香港高等教育界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大學可以通過提供創新教育課程和研究項目,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年輕人;亦可以在跨學科研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結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術,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也可以在數據科學方面做出貢獻,培養具備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才。以嶺南大學為例,嶺南在以上各方面均取得了多項重要成就,包括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嶺南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泛認可,包括在人工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與海外大學和機構合作,提供國際化的教育和研究機會,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總括而言,香港的《施政報告》與全國整體的發展目標相一致,強調創新、科技和人力資本發展。隨着香港繼續融入大灣區並參與「一帶一路」等國家倡議,其大學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促進創新、開展前沿研究,以及培養具有本地洞察力和全球視野的人才,香港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展現其獨特地位。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這種共生關係,再加上前瞻性的教育政策支持,將成為推動互利共贏和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這種齊心改革、共同發展的方針,正是為了實現「惠民生建未來」的願景,為香港創造更加繁榮穩定的明天。

關百豪博士為全國政協委員、滬港社團總會會長

黃溢能博士為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子涵

編輯推薦

​國產C909飛機首次執飛國際航班 順利抵達烏蘭巴托

有片·回歸28周年|陳茂波到修頓球場與青年揮動國旗慶回歸 稱團結奮進邁向更高質量發展

有片|解放軍駐港部隊舉行升旗儀式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

日本19歲女子遭男友殘忍殺害 全裸臥倒家中胸口插刀

有片|CGTN短片介紹啟德體育園歷史變遷:「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註腳

有片‧回歸28周年|28艘大型漁船維港巡遊慶回歸 吸引大批巿民觀看

有片·街訪|香港回歸28周年 市民旅客共賀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