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公路大橋現已使用高改性瀝青物料HMSMA10。
【橙訊】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發表網誌表示,路政署已研發多款嶄新的鋪路物料,可以耐熱、降噪、抗疲勞等,以應對氣候挑戰。當中更融入物盡其用的理念,為廢棄車胎與玻璃瓶賦予新生命。
林世雄指出,香港公共道路網絡長達2240公里長,車輛密度高,路面設計和維修存在不少挑戰。全球氣候暖化,路面長時間受猛烈的陽光照射,瀝青路面容易變軟甚至變形,馬路表面受壓後更易損壞。
為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路政署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合作研發了一種新型瀝青物料——「高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最大粒徑10mm)」(HMSMA10),或簡稱HM10號瀝青。這種新物料使用較高黏度的瀝青油生產,相對於之前常用的瀝青,具有更優勝的抗變形、抗老化和抗疲勞特性,有助提高道路的耐用性,可以減低路面維修的頻率。HMSMA10經反覆測試和改良後,已應用在約100個較繁忙路段,包括深圳灣公路大橋,未來可望按需要應用在更多新建的道路上。
東涌迎禧路現正進行更耐用低噪音鋪路物料HMSMA6的實地測試。
另外,路政署與理大團隊經過數年努力,成功研發適用於本港市區道路的新低噪音鋪路物料—「聚合物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最大粒徑6mm)」(PMSMA6),或簡稱PM6號瀝青。這種新物料能令輪胎與路面摩擦所產生的交通噪音降低約2.5分貝(dB(A)),相當於減低路面上接近一半車流量的噪音。路政署在2023年初開始使用這種新物料,目前已於約18個路段使用。團隊更積極研究提升低噪音鋪路物料的耐用性,並於2023年年底開始就另一種較PMSMA6更耐用的低噪音鋪路物料—「高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最大粒徑6mm)」(HMSMA6),或簡稱HM6號瀝青,進行實地測試,以收集數據分析新物料降低交通噪音的實際成效。
林世雄提到,路政署早於20年前起,已規定混凝土路磚必須使用循環再造集料,這些集料來自建築或拆卸工程產生的破碎混凝土或碎石。其後路政署進一步要求在道路維修工程中使用按集料重量計,含20至25%循環再造碎玻璃的環保路磚,至今年路政署將有關含量提高到30至35%。於2023年,路政署已使用約2200噸循環再造碎玻璃,相當於超過440萬個棄置酒瓶。
圖:林世雄網誌
編輯推薦
持刀劫便利店再搶的士 巴漢潛逃8小時落網
嘉禾院線月底結束香港業務 其中三戲院獲新營運商接手
廉署「廉說‧蓮說」展覽吸逾萬人次參觀 胡英明:成功的廉潔教育
越南婦失蹤|警方馬灣尋獲手機疑屬女事主 消息指疑犯曾到多地棄置證物
48歲女病人「割盲腸」遭誤切除輸卵管 明愛醫院致歉並展開調查
機場無人駕駛巴士相撞 調查揭錯判「死車」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