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ura

在香港,街頭塗鴉文化漸漸為城市增添了新的特色。原本索然無味的工廠外墻、圍欄,經過塗鴉後,充滿了藝術氣息和獨特風味。

行走在旺角亞皆老街,你會被牆上色彩斑斕的大型文字塗鴉所吸引。這裡的塗鴉充滿了濃厚的「洋味」,讓你猶如置身歐美時尚街區。

相比之下,觀塘鴻圖道60號後巷的塗鴉,就更貼地了!塗鴉文字是地道的廣東話,充滿了香港特色,例如:呃like、曬命、巴閉、媾女、揾食、等放工等等,引得很多人來此處打卡影相。

也許有人會納悶,塗鴉不是用噴漆畫五彩繽紛、個性張揚的畫嗎?寫這麼多字也屬於塗鴉文化嗎?

其實,在塗鴉剛剛興起的20世紀60年代,塗鴉就是一種近于書寫的行為,文字占的比重很大。塗鴉(Graffita)的義大利文之意是「亂寫」,是一種形象的符號、標誌或圖形,扼要地表明意圖,不刻意去描繪。

但發展到後來,塗鴉藝術中的圖畫、符號、標誌卻反過來壓倒文字成為了主導。

塗鴉作為一種亞文化,發源於美國。人們生活貧富差距懸殊,這種條件下,容易挑起人們的不滿與反叛,從而出現了像街頭籃球、街舞、塗鴉、HIP&HOP、RAP歌曲的反叛文化,人們通過這些街頭藝術形式表達不滿。

塗鴉文化開始於60年代後期,至80年代盛行不衰。70年代初期,當罐裝噴漆可以隨處買到以後,從地下鐵的火車車廂到月臺,再到街道的牆面,一直到廁所的牆壁,到處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色彩鮮豔、個性鮮明的塗鴉。

從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已有一群塗鴉愛好者以此為生,發展其有獨特的塗鴉藝術來表現自己的主張以及起鮮明的個性。

到了後期便不再是單純的反文化社會的行為,而加入了藝術元素,使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慢慢從地下走到地上。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街頭塗鴉文化已經散佈到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在紐約、柏林、倫敦等一些大城市,慢慢被人們接受和喜愛,而且逐漸成為一種藝術。

這個名為《LIMITLESS》的塗鴉秀,是澳大利亞塗鴉藝術家 SOFLES 的創意塗鴉作品。

在一個廢棄工廠裡,用各色各類的圖案將老舊和沉悶一掃而光。一齊來看他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吧!

責任編輯:李夢

編輯 | Laura Qin

編輯推薦

丹麥召見美國外交官 重申對美在格陵蘭島間諜活動「零容忍」立場

​新聞背後|外界料良十四世將延續改革 雖為美籍教宗卻曾批特朗普萬斯

土耳其警方焚燒20噸大麻煙霧籠罩附近小鎮 逾兩萬居民被動「吸毒」

運輸署:正與的士業界安排會面 當局政策立場一貫清晰

以巴衝突|內塔尼亞胡視察預備役部隊 稱要「徹底擊敗」哈馬斯

蓋茨擬廿年內捐99%身家 不想死時被指富有 批馬斯克殺害全球最貧困兒童

夏寶龍展開澳門考察調研行程 轉達中央對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開局良好肯定

克什米爾衝突|美方指巴殲-10擊落至少兩架印戰機 巴稱又擊落29架無人機

習近平同普京茶敘 強調中俄戰略協作並就俄烏議題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