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4月4日電 題:探訪海南文昌老僑宅:古韻綿長留鄉愁
記者 符宇羣
「清明時節,不少海外僑胞來此探訪、尋根。近年來,也有不少遊客來參觀。」海南文昌老僑宅林家宅的後人陳立近日受訪時説,文昌是知名僑鄉,作為後人希望能傳承華僑文化,對外傳揚華僑的赤子情懷。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很多文昌人遠渡重洋赴海外謀生。發跡後,紛紛回鄉建宅,文昌留存至今的眾多老僑宅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如今,老僑宅成為遊客了解僑鄉文化的重要平台,不少遊客在此品味華僑艱苦奮鬥史和濃濃桑梓情。
位於文昌會文鎮歐村的「雙桂第」林家宅是當地有名的老僑宅,有近百年歷史。走進林家宅,院牆佈滿斑駁青苔,部分外皮脱落,但依然可從雕窗、雕刻、欄杆等小細節窺見當時的繁華。
「先輩林尤蕃小時候因為家裏窮,到澳大利亞謀生做煙草生意,事業成功後便出資派次子林明淵回鄉建祖屋。」陳立説,「雙桂第」是林家的堂號,整座宅院融合南洋建築和文昌本地傳統民居的風格,在裝飾上大量使用了磚雕、泥雕、灰雕、鏤雕等傳統工藝,門樓兩側的圓形灰雕尤為精美,使林家宅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美感。
陳立説,作為後人有義務守候這裏的一磚一瓦,為遊客講解老宅蘊含的深厚僑文化。
與陳立有同樣情懷的王祿理,是文城鎮義門村王兆松故居的守護者之一。他説,同眾多的華僑一樣,在外謀生的王兆松時刻牽掛着家鄉。
王兆松故居為三進式格局,呈中西合璧式風貌,是文昌市保存較好的大型華僑民居。走進故居,門和牆磚的顏色仍然鮮亮,色彩豔麗的地磚以及宅院內部的精緻雕刻吸睛。
「老宅由英國人設計,建築材料由王兆松從馬來西亞購回,建設周期跨了三個年度。」王祿理介紹,王兆松出生於義門村一個貧困漁民家庭,年僅13歲就下南洋謀生,憑藉自身的努力,在房產、橡膠、酒店等行業頗有成就。到了上世紀初,王兆松已成為瓊籍華僑中的知名企業家、僑領。
王祿理説,王兆松功成名就後仍不忘家鄉,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捐資建設醫院和學校,並出資維護家鄉道路,同時教導後代不忘根。其後代以繼承祖輩愛國愛鄉的精神為榮,積極捐款助學助人。海口得勝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學、南島小學、冠南小學等處,都有「王兆松樓」。故居屋裏高掛着「愛瓊赤子」的牌匾,見證了王家四代人的赤子情懷。
在文昌,類似的老僑宅還有韓家宅、符家宅、吳家大院等,是文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不少僑宅不復往日光彩。「特色僑宅是展示海南僑文化的重要載體,應下大力氣保護。」陳立説。
記者了解到,文昌正持續加大對特色僑宅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力度,並謀劃將老宅納入文昌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中,着力展示獨特的華僑文化。
在《文昌近現代華僑住宅》一書的首席研究員、作者劉傑看來,文昌近現代的建築實際上是以華僑為主要推動力量,對文昌近現代華僑住宅的研究展示,既能補全公眾對近現代發展過程的認知,也能呈現出華僑愛鄉的赤子情懷,對文化旅遊包括鄉村振興有直接和間接的推動作用。(完)
圖片 | 中國新聞網
編輯 | admin
編輯推薦
王毅晤匈牙利外長指中歐可相互借鑒成就
阿努廷稱獲足夠支持票任泰國總理 料國會最快周五投票
高級組銀牌|九龍城加時2:1淘汰東區 晉級8強
觀塘法院大樓旁商業用地擬改建私人房屋提供1440單位
保安局本月起縮短電子禁區證審批時間至2工作天內
普京:澤連斯基如願意會面就到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