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上一款來自中國的APP「小紅書」。據3月26日參考消息網,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3日刊登題為《髮型不好看?一款中國熱門應用向美國人提供坦率建議》的報道。這篇報道不但揭示了社交媒體的新生態,更對國際社會的良性互動有着重要啓示。

該報道提到:每月有約3億用户在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上尋求美容、購物、旅遊和日常生活建議。不少美國年輕人也在下載它,以跟上新的美容潮流。「小紅書」用户可以發佈手持「聽勸」標牌的照片,邀請其他人就如何改善自身形象發表意見。評論者可以寫下關於髮型或衣着的建議,也可以發佈相關圖片,他們甚至會幫諮詢者修圖,以展示改進後的效果。

在中國和其他地方,「聽勸」這個標籤已經吸引了數億次瀏覽量。與很多社交平台不同,這裏的反饋往往會很直接,但大多是建設性而非傷害性的。「小紅書」社區裏評論者的直言不諱,令到不少新來的非中文用户頗為受用,有部分美國用户還説自己收到的反饋甚至勝過親密的朋友。

「聽勸」標籤看似簡單,但是它寓意着社交媒體的正向互動。這一次部分美國人不只是用了中國的APP,還學了中國人的行為習慣。「聽勸」這個互動標籤是先在中國互聯網生態中建立,然後再擴散到美國去,進而讓越來越多的人喜聞樂用。上述的報道就是對當下互聯網新型對話與互助模式的積極反映。

在地球村的語境下,無論中國人民、美國人民,都在嚮往更完美的人生狀態。社會交往的形式是價值互認,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互利方式。不分制度、語言、膚色和種族,只要有益於自身發展,都可以分享彼此寶貴的經驗。只要正向積極,美國人可以聽中國人勸,中國人也可以聽美國人勸。

在利益共同體狀態下,成人之美是付出越多、收穫越多的「迴旋鏢」。越有能力,就越被社會需要,進一步也就獲得更強大的感召力和支持力,做成更大的事業,樹立更強的地位。在沒有國界的互聯網上,幫助者的意見可能被點讚、被轉發,提升了作為意見領袖的熱度和話語權。

如同「小紅書」帶給無數美國人實際幫助那樣,無論何種膚色、什麼樣貌,通過「聽勸」標籤,大多能獲得更好意見,成為更好的自己。推而廣之,哪怕已經是世界第一,如果能主動聽勸,積極交流,不讓成見鎖閉了理性,也將有助於國際社會的和諧共存與繁榮發展。

戚耀琪

(羊城晚報)

圖片 | 中國新聞網

編輯 | admin

編輯推薦

颱風韋帕|當局接363宗塌樹報告 累計21人受傷求醫

李強出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 並宣布工程開工

中越將舉行「攜手同行-2025」陸軍聯合訓練 兩國陸軍首次聯訓

「一本.網上香港書展」優惠多多 足不出戶享受購書閱讀樂趣

颱風韋帕丨颱風預計在珠海到湛江沿海登陸 廣東多地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停業

美國農業部解雇70名外國研究員 多數為中國博士後

越南前國家領導人阮春福、武文賞、王庭惠等被解除黨內一切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