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3月30日電 題:山西大寧義亭河畔「菇」氣飄溢 助力小山村「出圈」
作者 範麗芳 侯耀強
清明前夕,走進義亭河畔的山西臨汾大寧縣三多鄉茨林蘋菇大棚內,鮮嫩肥厚的平菇一朵朵、一簇簇,爭相從菌袋裏撐起一頂頂銀灰色的小傘,長勢喜人。工人們有的拌料,有的裝袋,有的滅菌,有的灑水。
種植户白雲飛説,前兩天剛採摘出售了幾千斤平菇,全部拉到省城太原的蔬菜批發市場銷售,平菇種植生長周期短,見效快,收益穩定,市場需求量大。
今年33歲的白雲飛以前在外打工,後來,隨着家鄉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他懷揣着紮根家鄉、帶動村民致富的夢想,踏上歸鄉徵程。
白雲飛認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支撐,才能發展經濟,走向振興。2023年,他返回家鄉後經過多方考察,根據所在的茨林村位於義亭河畔,水源充足,晝夜温差大,適合平菇生長的優越條件,和朋友們一起開啓創業之路。
「回到村裏以後,我和兩個合伙人一起籌資承包了11個大棚種植,購回優良菌種,通過外出參觀、現場學習提高種植管理技術。」白雲飛説,自己在種植過程中,不斷摸索選種、消毒、翻堆、裝袋、發菌絲等種植技術,每天給菌袋澆水、測量温度和濕度、查看菌絲長勢,保證給平菇創造最有利的生長環境,「比在外面打工操心多了」。
一個月後,一簇簇平菇「腦袋」從菌袋裏鑽出來,如同一朵朵綻放的花朵。
「苦不會白下,現在我們種植的每個大棚放置兩萬菌棒,共產出5萬餘斤平菇,盈利3萬餘元,種植平菇不用打藥和修整,只要保證好濕度與温度,半年即可生產五六茬平菇。」合伙人楊建輝説,平菇生產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並且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催長素,這種綠色產品很受市場歡迎,現在已遠銷太原等地。
他們的成功使其他村民也看到了種植平菇的希望,許多村民躍躍欲試,白雲飛坦言:「如果父老鄉親們誰有意願種植平菇,我們願意無償提供技術服務。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這也是我們的初心和願望。」
在白雲飛等人的帶動下,村裏有2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我年齡大了,外出打工沒有優勢,今年在平菇基地幹活,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工資按時發放。」73歲的茨林村民賀生貴説。
談起今後的打算,白雲飛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要增加種植香菇、口蘑、羊肚菌等品種,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希望通過平菇種植產業,解決周邊村民就業問題,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完)
圖片 | 中國新聞網
編輯 | admin
編輯推薦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 凌晨零時起恢復行駛
甘肅天水幼兒園血鉛異常|6人被批捕17人立案調查
喜靈洲戒毒所2男性在囚者企圖越押被制止
巴勒斯坦指責以軍向領取物資巴人開槍 逾70人喪生
機管局料至明早逾200班航班升降機場將非常繁忙
韋帕是本港兩年來再發十號信號的颱風 生效近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