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不在少數,其中意外窒息佔主要原因,導致窒息的主因就是氣道異物阻塞,使孩子不能呼吸。因此,意外一旦發生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 家長有沒有可能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在緊要關頭拯救孩子一命呢?

氣道異物梗塞的原因與識別

呼吸時,會厭軟骨抬起,使空氣暢通。

吞嚥時,會厭軟骨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

由於解剖生理調節機制,一般人不會輕易出現食物誤入呼吸道而導致氣道異物梗塞,但如果是會厭軟骨發育不全的幼小兒童,這種意外就有可能發生。

一旦發生氣道異物梗塞,患者往往會因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而產生劇烈地嗆咳、氣急,這時候就要快速判斷氣道異物梗塞的程度。

不完全梗塞:劇烈嗆咳、氣急、能呼吸,有反應

處理方法:鼓勵咳嗽,促進異物排出

完全梗塞:表情痛苦、喉鳴、聲嘶、吸氣性呼吸困難、以手呈V字形置於喉部(海姆立克徵象)

處理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立克教授於1974年發明的,它是運用於呼吸道異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 

這一拯救法的原理在於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兒童海姆立克急救法

兒童(1歲以上)及成人(站立)

施救者站在患者後面,腳成弓步狀,前腳置於患者雙腳間。以大拇指側與食指側對準患者劍突與肚臍之間的腹部,具體在肚臍上兩橫指處。

用左手將病人背部輕輕推向前,使病人處於前傾位,頭部略低,嘴要張開,有利於呼吸道異物被排出。另一手置於拳頭上並握緊,雙手急速衝擊性地、向內上方壓迫其腹部,反覆有節奏、有力地進行,以形成的氣流把異物衝出。這項急救法又被稱為「餘氣衝擊法」。

嬰幼兒(小於1歲)

若是小於1歲以下之嬰兒,有呼吸道異物,則不可做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傷及腹腔內器官,應改為拍背壓胸法。方法為:一手置於嬰兒頸背部,另一手置於嬰兒頸胸部。

先將嬰兒趴在大人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頭部稍微向下前傾,用手托住嬰兒的頭部和下顎。注意避免壓迫喉部軟組織,在其背部兩肩胛骨間拍背五次,依患者年紀決定力量的大小。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五次,重覆上述動作直到異物吐出。

切忌將嬰兒雙腳抓起倒吊從背部拍打,如此由人體解剖關係,不僅無法將氣管異物排出,還會增加嬰兒頸椎受傷的危險。

如何預防兒童意外窒息?

解除有可能引發孩子睡覺時窒息的安全隱患,如叮囑孩子被子不能蓋過頭等。

最好給孩子穿拉鍊衫,如果穿紐扣衫,要時常檢查紐帶是否鬆動。

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裝飾。

吃東西時讓孩子保持安靜並認真看護,讓他們坐直並認真地吃,不要邊跑邊吃,邊吃邊看電視或邊講話。

不要給3歲以下的孩子圓形堅硬的食物,如硬糖、堅果、葡萄、爆米花等。

購買玩具時,注意查看玩具包裝上有關年齡限制的安全說明。若有小零件玩具則不適宜3歲以下兒童。

經常檢查孩子的玩具,檢查是否有零件或碎片脫落。

圖:Unsplash、Wikimedia Commons、MSD Manuals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Estherwang

編輯推薦

日本廣島悼念原爆80周年 市長冀廢除核武成為共識

廣東多地強降雨引發道路淹沒 多部門緊急救援搶修

天文台預計中午前後雨勢有時頗大 有狂風雷暴

基孔肯雅熱|順德病例連續7天下降 初步遏制疫情升勢

國泰傳12年來首次向波音訂飛機 最快今日公布

土力工程處:至今共接獲20宗山泥傾瀉報告 主要影響非繁忙地方

特朗普:聯儲局主席潛在人選減至四名 財長婉拒冀留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