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涵蓋六個範疇,學生於小三要初步認識香港國安法。資料圖片

【橙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敲定改革小學常識科,2025/26學年起逐步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教育局今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課程涵蓋六個範疇,包括「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和「世界與我」,其中在「社會與公民」範疇,學生於小三要初步認識香港國安法及其對香港的重要性,小四要學習基本法的憲制背景與「一國兩制」。

教育局表示,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建議總課時37至56小時,課程分為六個範疇。課程下學年試行,2027/28學年起全面在小學推行。課程設有不同主題,清晰列明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必須學習內容,以及其深度和廣度。小一及小二建議總課節為64節,即約37小時;小三至小六建議總課節為96節,約56小時,部分課時為彈性課節。當局會為人文科教師每年提供約4000個名額參與培訓課程。

在「社會與公民」的範疇,會教授憲法和基本法,學生可以透過多方面認識和探討社會議題,認識社會及關注社會事務,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公民意識。學習重點包括遵守法律和法規,亦會了解特區政府的組織和運作。在「國家與我」的範疇,學習重點包括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亦會認識國旗、國徽、國歌等。學生可以了解國家的歷史和中華文化的發展概況,增加國民身份認同,學習承擔及傳承中華文化的責任,透過課程,認同國民身份和貢獻國家。

期望培養學生對國家歸屬感

在「世界與我」的範疇,學生可以認識世界的人民生活與文化特色,關注國家與世界的連繫,了解國家和世界的發展。在「健康與生活」的範疇,旨在引起學生對個人成長與發育的關注,並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可以掌握有關生理、心理及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成長與發育,發展自理能力,在個人健康和安全方面作出適當的考慮和抉擇。

在「環境與生活」的範疇,旨在喚起學生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生活的關注,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大自然和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的基本知識,認識國家的地理發展,並願意承擔環境保育的責任,實踐綠色生活。在「理財與經濟」的範疇,旨在幫助學生認識理財的知識和提升他們的理財能力,並認識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及彼此的關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基本的理財概念和技巧、國家和香港的經濟發展,並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小學人文科課程將分階段推行,建議學校按校情及準備程度,最早可於2024/25學年按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試行新課程,而全港小學須於2025/26學年開始推行小學人文科,建議從小一及小四開始、2026/27學年擴展至小二和小五,2027/28學年全面在小學各年級推行。

教育局強調,課程發展議會期望,人文科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對國家的歸屬感。

責編 | 謝俊文

編輯 | 孫紹豪

編輯推薦

何詩蓓背傷退出新加坡世錦賽 無緣衛冕200自金牌

希拉爾宣布退出沙特超級盃 無緣來港為球迷獻技

日本自民黨大選失利 麻生太郎「逼宮」要求石破茂辭職

異動股丨東方電氣疑出現烏龍盤 股價飆升逾700%後急回

​南韓擬開放個人赴北韓旅遊 官方稱正研究各項促進半島關係計劃

觀塘毒品快餐車打風照營業  警拘母子檢約2.9萬元K仔及可卡因

新聞背後|日極右翼參政黨或成「關鍵少數」 主張「日本人優先」復興「戰前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