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自行車,在香港也稱為「單車」,車輪落地,距今有百年歷史,除了家傳戶曉的「亞洲車神」黃金寶的大名,你又是否熟悉那些香港單車運動發展史上那些女將的身影呢?

香港首位單車女將 —— 李嘉雯

香港第一個出戰國際賽的女子單車運動員是李嘉雯。第十二屆亞洲單車錦標賽,在1985年9月14至22日的漢城(今首爾)展開,香港單車聯會選出5男1女選手參賽,而李嘉雯便是唯一一位女子單車運動員。這不但是李嘉雯首次參加海外賽事,亦是香港歷史中首次派出女將出賽,當年《晶報》亦有相關報導。

《晶報》1985年9月4日報導指李嘉雯參與亞洲單車賽漢城場地一公里個人計時賽、三公里追逐賽及七十公里公路賽。

香港花式單車隊總教練——成秀萍

成秀萍與花式單車結緣數十載,早於1973年參觀南華會,拜師香港花式單車界的始祖陳百祥(注:陳百祥(已故)曾擔任香港單車聯會義務司庫及中文秘書(翻譯),一 直積極參與本地花式單車及單輪車運動,於1980年代將國際室內單車帶到香港,成為亞洲首個地區開展室內單車項目,多年來為推廣花式單車及獨輪車盡心盡力,事事親力親為,培養不少室內單車運動員及教練,桃李滿門,深受教練、學生及家長愛戴。),由單輪車開始學習,開展自己人生的單車之旅。

成秀萍騎車單輪車接受《天天日報》訪問

成秀萍首次參加單車比賽是在1976年,那是單車聯會與康文署舉辦的公開單車障礙賽。她帶上自己的花式單車突破障礙,最終成功奪冠。她回憶:有好幾位女運動員報名,比賽當天參賽者並不多,只有她一位女性運動員。她坦言,香港文化與外國不同,女性參與運動的比例一向較男性少,歐洲花式單車項目就截然相反。成秀萍認為參與度與推廣有關,普羅大眾比較了解公路單車,也因此刻板地認為單車是男性運動。成秀萍更透露一個鮮為人知的往事:黃金寶在讀中學時,就已經學習室內單輪車,更曾經試過單輪車表演,直至後來才轉戰公路賽,成為今天世界知名的金牌選手。

首位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會的女性運動員——楊嘉華

楊嘉華在多倫多長大,是沈金康教練來港執教香港單車隊後的首批女子單車運動員,她曾代表香港出戰2000年悉尼奧運,也是首位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會的女子運動員,於2003年退役。楊嘉華自小就是運動健將,可是媽媽擔心女孩子騎單車危險,所以不允許她騎單車上學。直到大學時期,楊嘉華認識了一班喜歡騎單車的朋友,她正式跟單車結緣,每到週末有單車比賽,她就會踴躍參加。

細說往事,楊嘉華印象最深的是在1997年南韓舉行的亞洲單車錦標賽,那是她首次參加場地單車三公里個人計時賽,雖不計較勝負,但慘敗令她回到酒店哭了很久。然而,她內心強大,可以立刻調整心情,專心應付第二天賽事。1997年亞洲單車錦標賽的經歷,讓她明白自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拉近與對手的距離。

1998年,楊嘉華在亞洲運動會獲得山地單車賽第四,這是她個人最好的成績,也是歷史上香港女子山地單車比賽項目的最佳成績。1999年是她最辛苦的一年,為了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的目標進發,每個地方的運動員都要去不同的地方爭取積分。她由一月開始到澳洲和紐西蘭六個星期,參加澳洲錦標賽、紐西蘭錦標賽等。最終,楊嘉華成功取得足夠分數代表香港出戰悉尼奧運。

2002年,楊嘉華完成亞洲盃後,開始計劃未來的去向。在2003年,她曾考慮是否參加翌年的雅典奧運。與男朋友商量後,楊嘉華毅然退役,開展新生活。退役後,楊嘉華成為環保工程師,婚後誕下兩名女兒。回望單車運動員的生涯,經歷的艱辛和喜悅,楊嘉華坦言為自己感到很自豪。作為沈金康教練執教後第一批的香港單車運動員,她看到新一代的運動員有更好的成績,也倍感驕傲。總結自己在單車體壇的發展,楊嘉華說這段經歷讓她明白努力不懈和全程投入才能有好成績,這對她日後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鐵血女車神」—— 黃蘊瑤

黃蘊瑤是香港首位奪獎的女子單車運動員,她在十四年單車運動員生涯獲獎無數,成就非凡,有「女版黃金寶」的美譽。

黃蘊瑤原是香港划艇青訓隊隊員,因緣際會下轉投單車運動。那時單車隊在體院訓練,與划艇中心距離較近。胡健燊(注:胡健燊,男,是香港男子單車運動員,主攻公路項目。曾代表香港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個人公路賽。黃蘊瑤的隊友是胡建燊的中學同學。)問隊友有沒有興趣加入單車隊 ,因為單車隊沒有女子運動員,於是隊友便拉着黃蘊瑤和另一位朋友測試。這次偶然的機會,黃蘊瑤第一次接觸單車比賽,令她與單車結下不解緣。她表示單車的速度感,讓她有如飛翔一般的感覺,因此決定轉投香港單車隊。

黃蘊瑤最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世界盃場地單車賽,哥本哈根站女子場地二十公里記分賽,及2010年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廣州女子場地記分賽。2008年,為了在丹麥世界盃爭取積分換取奧運會入場券,黃蘊瑤在賽前進行特別操練,當時已經是最佳狀態,卻未能在前三站的世界盃擠身決賽席位,這個結果令她逐漸失去信心。第四站丹麥世界盃決賽前,沈金康教練讓黃蘊瑤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乾脆把預賽當作決賽般出戰。她有所釋懷,表現出超水準並在預賽獲得第一名,也在後來的決賽中取得金牌,黃蘊瑤成為首位亞洲女子運動員在項目中奪得世界盃冠軍。她對大師兄黃金寶非常仰慕,因為他在世界場地單錦標賽冠軍披上彩虹戰衣,在此之前,並未有一位香港人,甚至亞洲人踏上過世界最高舞台。黃蘊瑤認為黃金寶的勝利為單車運動的後輩打了一支強心針。除了個人成就高之外,她說大師兄關心後輩,教會了她很多道理,兩人關係亦師亦友。

被傳媒封為「鐵血女車神」的黃蘊瑤一夜成名。這個稱號不但展示了黃蘊瑤驚人的意志力,還有她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2010年廣州舉辦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黃蘊瑤記得當時是在進行場地單車記分賽,整個賽程二十五公里,即進行一百圈競賽,當中每十圈就有衝刺圈搶分。大約五十圈的時候黃蘊瑤發生炒車意外,她當時在車群第二,與前車的輪子發生碰撞。緊隨其後的五、六位車手閃避不及,橫腰輾過黃蘊瑤比賽。當下,黃蘊瑤只想着完成比賽,並沒有理會身上的痛楚,完賽後黃蘊瑤四條肋骨嚴重骨裂且肺部破裂。

黃蘊瑤為甚麼不放棄呢?她說:「我鐵了心要堅持下去是因為UCI(國際單車聯盟)改制,其他大型運動會都取消了場地記分賽項目。我長久以來的訓練主要是針對記分賽,在廣州亞運會前已經苦練了四年,單車隊亦花了許多資源在我身上,況且比賽已經過半,我不能因此而放棄。」

憑着非凡的意志力,黃蘊瑤以第二名完成賽事,無比的勇氣和毅力令她不單贏得了獎牌,更贏得大家對她的尊敬和讚賞。賽後香港及海外媒體舖天蓋地報導了這件事,黃蘊瑤「鐵血女車神」的形象亦自此深入民心。

首名註冊單車女教練——賴藹欣

人稱「叉燒」、「叉姐」的賴藹欣是本港單車教練中唯一獲註冊三級公路及山地單車的女教練。在擔任教練前,她是香港單車運動員,退役後成為了香港單車青少年隊的教練。初期,她協助單 車隊梯隊及「明日之星」計劃的訓練事務(注:一般而言,單車隊內部分為兩至三個梯隊訓練,表現較好的運動員可晉升。)。後期,她加入「青苗單車培訓計劃」(注:「青苗單車培訓計劃」透過有系統及循序漸進式訓練,發掘和培訓有潛質青少年接受中國香港單車總會作進一步的培訓,培訓計劃主要函蓋公路、場地、山地車及小輪車等專項單車訓練,課程由中國香港單車總會制定。),協助統籌大型單車活動和巡迴宣傳在學校推廣單車運動。賴藹欣既是單車運動員,又是推動者,多年來她為推動本港單車運動的發展不遺餘力。

賴藹欣因受傷而選擇退役,沈金康教練和仇多明認為她適合做教練(注:仇多明,男,前香港單車隊成員,主攻短距離項目。),而且有見單車隊一直以來都缺乏女教練,她便果斷進修相關技能。從實習教練,到國際單車聯會的教練培訓及考核 ,她成為中國香港單車總會首位註冊三級公路及山地單車教練。不區小節的特質,令她得以融入這個男性運動圈。

賴藹欣指,運動員比賽和訓練的心態是不同的。訓練時,運動員騎單車機可以「 無限復活 」(注:在單車機上「無限復活」意思指,當感到疲累時可以稍作休息,隔一會再重新投入訓練。),因為是單純的個人運動。但到了實戰比賽時,就需要應對風阻、其他選手的攻擊等不同的外在因素,一旦打亂節奏或部署,運動員就需要瞬間作出應對之道。這正是單車運動引人入勝之處,訓練或比賽上的學問是無盡的,要完成當日的訓練或比賽,是需要跟教練和隊友討論戰術及改進方法方能進步。

推薦閱讀

《我們都是單車人——走過香港單車百年歲月》

作者:楊英瀚、翁靜儀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年5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本文轉載自商務印書館(香港)微信公眾號,獲商務印書館(香港)授權使用。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亞運自行車比賽進行時:細數香港女子單車運動員光輝史〉。

圖:出版社提供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李相怡

編輯推薦

黃之鋒涉勾結外國勢力案 押後至11.21進行交付高院程序

​日本防衛大臣下周將到訪首爾 與南韓防長舉行會談

當局就港深西部鐵路香港段邀業界提交意向書 冀2027年招標

異動股丨謝瑞麟曾炒高28% 懶理證監會點名股權集中

明年文憑試下周四起接受報名 考評局設系統處理特殊報考

熱氣球節|消委會暫接9宗投訴涉款逾1.6萬元 海關亦收舉報正跟進

機管局夥Trip.com推「免費中轉遊」 轉機停留期間訪黃大仙、星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