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
文:冼漢迪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深港河套區到2035年要發展成世界級科研樞紐,支撑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筆者作爲科技創新業界的從業員,對於《規劃》中提出的30項措施,包括定位、目標、總體布局、基礎設施等,協同香港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科高質量發展表示振奮,事實上,從當初將河套地區發展成大灣區創新科技之地的第一天開始,其獨特的的地理位置便注定成爲廣深港科創走廊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次《規劃》的出台,筆者認爲是進一步爲這個節點賦能。
筆者近日與一名其他界別的友人見面,在提及《規劃》的內容時,友人表示這份《規劃》只針對深圳園區,看上去與香港的關係不大,筆者立刻糾正他這個想法。事實上,單看規劃的全稱「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當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 這個關鍵詞便可以看出規劃與香港是密不可分,同時,只要細心留意《規劃》的 指導思想的話,便不難發現當中提出《規劃》的 「中心任務是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沒有香港,深圳方何來「協同」, 所以筆者認爲這次《規劃》提出的「2035年要發展成世界級科研樞紐」, 既是給深圳園區的硬指標,更是給香港的硬指標。與此同時,若各位再回想兩年前國家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話,便不難理解爲何中央要將這個硬指標要定位在2035年完成。
雖然2035年距離今年還有12年左右的時間,對粵港雙方來説這個任務仍然非常艱巨,但以香港園區來説,面積是目前香港科學園的四倍,但香港科學園由開始發展至今已歷經20年的時間。以特區政府目前公佈香港園區(港深創科園)首批三棟大樓會於2024年底起逐步落成,提供包括可支援高規格濕實驗室的大樓和設施以及人才公寓的資料,就是説當首批三棟大樓落成後,還只剩下10年左右的時間,既要招商引資同時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創科生態,所以具有很大挑戰。
不過筆者仍然對香港能完成任務充滿信心,因爲在《規劃》中提出的30項措施,不少是中央賦予深圳園區的「彈藥」,若粵港兩地能夠善加利用,筆者相信整個園區不僅是在大灣區,甚至放眼全球,也會極具吸引力。例如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支持「白名單」內具有港澳職業資格人士經備案後直接提供專業服務、爲外籍人才(包括外籍香港居民人才)申請簽證、居留證件提供便利、全面放開對港澳臺及外籍人士擔任企業機構董事、監事、高管及負責人等職位的限制,以及筆者為科創業界爭取多時的創新科研相關資金跨境流動監管。
《規劃》中支持內地和香港創投資本共同設立創投基金,打造面向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創投基金集聚地,發揮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優勢,探索組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雙幣早期母基金和系列專業子基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對筆者來説感到極大鼓舞,因爲一直以來,不少香港科創初創企業頭面對資金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天使輪融資困難的問題。雖然特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出各項資助計劃,但整個科創生態要健康發展,創投基金不可或缺。加上面對美國總統拜登近月出台的行政指令,針對美國私募股權、風險資本和合資在中國對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投資,香港科創初創企業將要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規劃》中提出的措施,筆者認爲可有效解决問題。
古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規劃》給予深圳園區足夠的「糧草」,香港又憑藉 「一國兩制」的優越性擁有制定政策,調配資源的能力。筆者期待粵港兩地攜手合作,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為達到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編輯推薦
黃家和|新年餐飲市道暢旺 提升前線員工吸客
梁文廣|打擊濫用勿枉勿縱 完善指引統一標準
田飛龍|特朗普2.0的多重挑戰與思考
來論 |把握銀髮經濟機遇 釋放長者消費潛力
來論|「馬魏雲端會」引發歐盟警惕
韓成科|「五個堅持」發展之路 「三個願景」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