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中)聯同四位新委任的「防騙刑警」呼籲市民提防人工智能(AI)相關騙案。
【橙訊】網絡騙案層出不窮,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術(AI)更加成熟,「深偽技術」(Deepfake)換臉行騙等新型手法已經出現。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及商業罪案調查科早前介紹,曾有港男在網上交友,並與對方視像通話後,懷疑面容被盜,更移花接木成為色情片主角,再遭勒索。
警方表示,今年一至五月接獲的整體詐騙數字有15,792宗,較去年同期上升58%,涉及損失金額達21.1億港元,上升了13%;投資騙案佔1,624宗,涉及金額9.4億港元,較去年同年上升一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表示,騙徒的手法普遍是先透過社交平台或釣魚信息,認識受害人逐步獲得信任後,再騙取金錢,手法多是「換湯不換藥」。
不過,近年來「深偽技術」詐騙開始出現,有不法之徒收集個人樣貌、聲音等生物特徵,再合成或修改影片,假扮成受害人親友與其視像通話,騙取錢財等。陳純青強調目前本港沒有任何關於人工智能換臉視像通話騙案的舉報,但提醒市民「眼見不一定係真、有圖不一定係真相」,凡事要查證事實。
警方建議,市民與可疑人物視像通話時,可要求對方在鏡頭前做指定動作,以證真偽。
網罪科高級督察吳柏慧透露,警方今年曾接獲兩宗情報,包括一名25歲港男於某交友平台認識騙徒,不虞有詐與騙徒視像對話,並下載不明來歷的手機應用程式,之後騙徒將港男容貌移花接木至色情片中,再勒索要求購買點數卡,港男才驚覺被騙拒絕付款,沒有金錢損失。
另一案件則是發生在日本,當地一男子於社交平台Instagram,認識了一位自稱是香港某銀行的行政總裁的人士,該「總裁」展示一段外國著名電視台的新聞訪問片段,內容是介紹一種投資產品,此後還要求事主買約1700港元點數卡。事主感到可疑故向涉事銀行查詢,結果發現該「總裁」容貌實為另一間銀行的行政總裁,亦即是被換臉技術偽造至新聞訪問片段。
商罪科高級督察張文瀚提醒市民要小心一些不明來歷的視像電話,留意對方的眼神或口型會否不自然,甚至要求對方在鏡頭前做指定動作,便能識破換臉技術。最重要是提防任何人在影片或錄音中提出匯款要求,若親友提出可先測試其身份真偽,切勿輕易相信。警方更呼籲市民,特別是熟悉科技的青少年,提醒身邊的長者提防相關犯罪手法。
圖:星島
編輯推薦
警拘19傀儡戶口持有人 涉16宗詐騙案清洗黑錢達3500萬元
謝偉銓相片被人盜用開Facebook 憂用於詐騙斥騙徒猖狂
港男澳門扮「迪拜王子」遊說內地客開公司 詐騙32萬元被捕
打擊新界南非法電動可移動工具 警方拘22人當中7人用作送外賣
一文看清|新冠病毒又爆升 公營及私家診所接種站
美國下調對華小包裹關稅 物流業界:近日出貨量或會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