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又到一年一度的報稅時間,相信各位打工仔將陸陸續續收到「綠色炸彈」。報稅是打工仔其中一樣大事,不同收入和個人狀況都有不同的報稅要求和免稅額。小編整合以下幾項資訊供大家參考。
Q:報稅時間線
稅務局即日起派發240萬張個人報稅表,包括約60份電子報稅表和約180萬份紙質報稅表。遞交時限方面,一般來說,打工仔需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6月2日或之前),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8月2日或之前)。假如選擇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9月3日或之前)。
Q:薪俸稅 VS 個人入息課稅
《税務條例》所徵收的直接税有三種,分別為薪俸稅、利得税和物業稅。個人入息課稅並非一種稅收項目,而是為適用人士提供一項税務寬減的安排。在一般情況下,適用人士包括經營業務的東主或股東,及出租物業業主,他們可透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税,以申索扣除項目,以及按薪俸税的累進税率計算應繳税款。
一般打工仔如果沒有經營業務或租金收入,無需考慮個人入息課税。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於2022/23年課稅年度為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提供一次性寬減,每宗個案上限為6,000元。也就是說,只有納稅人的稅項超過6,000元,才需要交稅。
Q:一般的免稅和扣稅項目有哪些?
政府提供不同種類的稅項扣減及免稅額,大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
免稅額
基本免稅額 132,000元;
已婚人士免稅額 264,000元;
單親免稅額 132,000元;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75,000元;
傷殘人士免稅額 75,000元;
子女免税額
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 130,000元;
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每名)子女免可獲額外增加 130,000元;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37,500港元;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年齡為55歲或以上但未滿60歲 25,000元;
年齡為60歲或以上 50,000元;
未滿60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 50,000元;
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税額
年齡為55歲或以上但未滿60歲 25,000元;
年齡為60歲或以上 50,000元;
未滿60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 50,000元。
Q:今年新增的「租金扣稅」是什麼?
「租金扣稅」於2022/2023年稅季首次推出,被認為可以減輕租樓人士的經濟負擔。沒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若租住私人物業便可申請,每年上限10萬元。不過要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申請,包括:
租約必需已打釐印;
租住單位是申請人的主要居所;
業主是納税人的配偶、納税人或其配偶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相關人士;
如租賃下有多於一名租客,可根據合租租客人數按比例計算。
Q:夫妻合併報稅 VS 分開報稅?
選擇合併評税後,評税主任會根據兩人合計的總薪俸入息來計税。一般而言,假若夫妻中某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税額,採用分開評税可能會有剩餘的免税額,這個情況下,合併評稅理應較慳稅。
以一對夫妻並育有一名女兒為例,二人各自每月收入分別為45,000元和10,000元。若選擇分開評稅,扣除強積金供款、基本免税額、子女免税額和6,000元税款寬減,其中一方應繳税款為21,900元,另一方為零。如果他們選擇合併評稅,因為二人可共享免税額,應繳税款將減至18,840元,可少付税款3,060元。
如果上述夫妻月薪分別為45,000元和35,000元,分開評稅的應繳税款為43,800元。如果他們選擇合併評稅,應繳税款67,800元,在這個情況下,選擇合併評税並無好處。
事實上,納税人是無須自行計算合併評税是否有利。因為稅務局會自動作出比較,並在合併評税對納税人有利時,主動建議他們申請。只不過由於選擇合併評税屬自願性質,當局不能尚未收到申請的情況下,進行合併評税。不過,無論選擇「分開評稅」抑或「合併評稅」,夫妻雙方都要各自填好報稅表。
還需要留意的是,如果夫妻兩人育有超過一名子女,不可以各自申報一名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請所有子女的免稅額。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請「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税率評税,則由另一方申請「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圖:星島
編輯推薦
稅務局發出240萬份報稅表 上年度稅收3602億元較之前少183億元
利得稅報稅表今日先發出 下月二日輪到個別人士報稅表
稅局今發出247萬份個人報稅表 7月2日前須交回
友邦首季新業務價值增13% 港業務強勁 股價漲逾半成
關稅戰丨亞馬遜否認擬標示商品關稅 特朗普致電貝索斯施壓
內銀放榜丨中行首季少賺2.9% 非利息收入增逾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