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在社會生活中,花卉交際是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在人們心目中,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常常用來形容美麗的女子,比喻純潔的情誼,讚揚出眾的品格,寄寓美好的希望等。這種把花人格化、象徵化之後,在社會生活中用花來表達情感和願望的方式,稱之為花卉交際。

人際交往必須依賴一套約定俗成的表達媒介或手段,花卉交際也是如此。養花擺花,具有甚麼用心,買花贈花,表達甚麼情感,約定俗成後,為社會接受並廣泛遵守,就被稱為「花語」。

因為民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及地域差異,花的寓意也不盡相同。歐美花語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大多和花的性狀及神話、宗教故事有關。比如古希臘神話裡記載了愛神出生時創造了玫瑰的故事,於是玫瑰便成了愛情的代名詞。中國的花文化歷史悠久,積澱形成的一套花語寓意豐富而深刻,成為中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中國古籍中記載的花語是很多的,隨手拈來便是。《詩經》中就有青年男女互贈芍藥、木瓜等,以表情達意的例子。

晉代崔豹《古今註.問答釋義》中又有「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以贈之」的記載,說明了離別相贈芍藥的花語涵義。三國嵇叔夜《養生記》說:「合歡消忿,萱草忘憂。」於是合歡代表息怒、萱草成為忘憂的代名詞。南朝的誌怪小說《續齊諧記》中記載田真兄弟分家,商議分砍院中紫荊,紫荊突然黃萎。兄弟不分家了,紫荊又回春轉綠。紫荊後來便是用以表達兄弟團結的花語。詩人陸游與唐琬被逼離婚,唐琬贈秋海棠為念,秋海棠於是成為苦戀的花語。

可見,要了解花語,就得從民族文化的深處去尋求各種花卉的文化源流。下面略舉幾例:

孔子最早奠定了蘭的文化內涵。懷才不遇的他在外周遊十多年,卻始終沒有得到任用。在返回魯國的途中,他見蘭草與野花野草為伍,身世之感油然而發:「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孔子家語.在厄》)於是,蘭草、蘭花便和高潔的品格聯繫在一起,其文化意義在後世不斷豐富,人們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菊花含有隱者之風,則得力於詩人陶淵明,與梅花的傳神得力於林逋一樣。古人說「自有淵明方有菊」,這當然不是說有了陶淵明才有菊花,而是說淵明詩中的菊花讓人眼前一亮,他第一次塑造了平淡無奇卻給人以慰藉,既是失意人的寄託也是進取者的象徵的菊花形象。淵明筆下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曾經讓多少文人羨慕。

桂樹秋天開花,古人常用它來讚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又因月中有桂,稱為月桂,月中又有蟾,所以登科也被稱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便成為古人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古人認為劍蘭的葉子像一把長劍,好比鍾馗佩戴的寶劍,可以擋煞和辟邪,於是劍蘭成為後世節日喜慶不可缺少的插花襯料;再加上其花朵由下往上漸次開放,象徵節節高升,因此成為祝賀花籃中常用的花材。

在文化的代代培育之下,許多花卉都寄寓着豐富的文化涵義,在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中,逐漸確立了一套花語系列。元旦飲柏酒祝長壽,端午掛菖蒲辟邪魔,重陽插茱萸避災禍,離別時折柳表示依依惜別,祝壽送鮮桃祝福健康長壽,結婚贈百合、石榴祝願新婚夫婦百年好合、多子多福,這些都是古時人們生活中流行的花語。

如今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花卉在社交場合的使用也更加普遍。凡探訪、慰問、祝賀,人們都喜歡送花為禮。花語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和社交的各個方面,浪漫的花語起着不可忽視的調節氣氛、委婉達情的作用。

現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部分花語列舉如下:

掌握了這些花語,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恰當地運用它們來傳情。比如婚宴喜慶,適合送象徵甜蜜幸福、百年好合的花卉,多選用紅色、粉紅色的花材,如百合、玫瑰、紅掌、鶴望蘭、並蒂蓮,配上吉祥草、萬年青等,祝願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為長輩祝壽,則可以選用以松枝、鶴望蘭等為主的小型花籃,或是長壽花、萬年青、龜背竹等,寓意松鶴延年,健康長壽;拜訪德高望重的長者,適合送君子蘭,象徵名士的高潔;送給志同道合的平輩,則可用一盆萬年青,表示友誼長存;送給母親多用象徵女性之愛的粉紅康乃馨;探視病人多用蘭花、百合,預示一切都會好起來;祝賀朋友生日,可以選用色彩鮮艷的月季、唐菖蒲、象牙花,再綴上滿天星,表示大紅年華,前程似錦;喬遷之喜多送文竹、君子蘭;表示懷念、婉惜之情多送菊花。

喜慶節日時宜送代表吉祥如意的花卉,如金橘、佛手、水仙、仙客來等,也可用牡丹、海棠、玉蘭相配,代表「玉堂富貴」。

在中國廣東和香港地區,因為方言諧音的關係,春節特別流行送金橘和大麗花,因為「橘」和「吉」諧音,「麗」和「利」諧音,代表大吉大利。再比如,水仙的花語是吉祥如意,萬事稱心,所以人們常將水仙花作為新春清供,以增添家庭幸福氣氛。

使用花語也要注意一些忌諱。如送給商人的花,不要用茉莉,因為茉莉音同「沒利」;劍蘭雖然有辟邪和高升的寓意,但探病卻不合適,因為劍蘭和「見難」諧音,送給病人不吉利,更忌吊鐘花(倒掛金鐘),因「吊鐘」與「弔終」諧音。

花語來源於歷史,立足於現實,服務於交際需求。只有善於學習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其中的花卉文化,勇於借鑒世界各國的花語,中國花語文化才能健康發展,人們在生活中買花贈花、擺花放花,才能得心應手,充分發揮好花卉所蘊含的內在美,恰如其分地傳達情感,提升生活質量,進而擴大民族文化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花木趣談》

作者:杜華平

出版社: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2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本文摘自《花木趣談》,獲中和出版授權使用。

圖:Pixabay、Unsplash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zerocheung

編輯推薦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寧波舉行 高僧學者探討中國佛教如何迎對全球挑戰

施政報告|港澳平:彰顯改革奮進為民 相信社會將團結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俄烏戰爭|烏軍:18名北韓軍人在俄烏邊境當逃兵

組合拳救市|住建部: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至4萬億 內房股懶理照跌

有片|美華裔警員上門調查遭刺傷 自衛槍殺名校女籃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