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香港教育城(教城)今年舉辦第三屆「創新教師獎」,藉此表揚善用科技、實踐創新教學法提升教學效能的教師,期望凝聚創新力量,共建教育社群以推動教育創新發展。

過去兩屆「創新教師獎」廣受學界歡迎,今屆共有3名教師和6組教師團隊脫穎而出,榮獲「創新教師獎」。頒獎典禮於12月9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學與教博覽2022」中舉行,並邀得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李子建為一眾得獎教師送上勉勵。

一眾評審與第三屆「創新教師獎」的眾得獎者於台上大合照,一同分享獲獎的喜悅

教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致歡迎辭時表示,教城一直致力推動學校善用教育科技,實踐創新教育,於2020年成立「創新教師獎」。今年踏入第三屆,樂見活動得到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廣泛支持,反應踴躍,而得獎人數比過往兩屆更多,個人及團隊組別合共9組20位教師獲獎。當中獲獎教師除了善用不同教育科技及教學法提升學與教效能,並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除了注重學科知識,在創新課程設中滲入生命及價值觀教育、STEAM及創客、體育與藝術、沉浸式學習、元宇宙、情境學習、玩中學等等,緊扣當下教育發展趨勢。他指出:「『創新教師獎』的成功,實有賴一眾專業評審團的支持。教城期盼藉『創新教師獎』,能凝聚致力推動創新教育的同工,建立『教城創新教師社群(EdCity ITA Alumni)』。」

李子建致辭時表示:「我個人喜見教城能夠透過『創新教師獎』,鼓勵教師以主動和積極的態度,善用教育科技和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與教效能,為了推動學界進步不遺餘力;透過表揚成功實踐創新教育的教師,與學界同儕分享心得,建立互助互學的專業社群。」

教育科技的創新與疫下新常態啟迪未來教育的新方向,今屆「創新教師獎」設有中、小學組(包括特殊學校),參加者可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加,藉此表揚具創新前瞻性的教師。比賽作品需具備創新、未來觀及可持續發展,亦需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對專業社群有所貢獻,以創新教育模式、課程設計、團隊合作、教師培訓等多角度,推動創新教育的實踐,為學校未來發展建立基石。本屆參與作品百花齊放,參賽教案涉獵多個學科和科技應用。教師在月前遞交影片及簡報,介紹其教學理念及教案以競逐殊榮,並由大學教授、資深校長及業內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篩選及面試後,最終選出獲獎教師。

「創新教師獎」得獎者早前出席「學與教博覽2022」「K12研討會」舉辦的兩場「締造創新教學.實現未來教育」線下專題研討會。得獎教師與學界同儕分享創新教育的經驗,探究如何把科技、教學法糅合並革新課程,以推動實踐創新,提升學與教的成效,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教育新常態。

據了解,教城期望繼續透過「創新教師獎」,集合學界創新教育先驅,推動教育界的創新教育發展及促進創新社群的交流,啟發更多教師構思及實踐創新教育,教城將一直與教育界同工並肩同行「教育當下.立足未來」。

得獎者名單︰

組別:個人組別

學校:鳳溪創新小學

得獎教師:課程統籌主任 陳玉瑟

題目︰生命教育 X STEAM——「觀木棉.悟人生」

該校以具校本特色的木棉樹,發展三年級專題研習「觀木棉.悟人生」,並透過「知情意行」的教學設計,結合STEAM 探究,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對環境及自然的關愛。

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總監莊紹勇(左)與教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右)頒獎予鳳溪創新小學陳玉瑟(中)

組別:個人組別

學校:香港扶幼會盛德中心學校

得獎教師:教師 任安杰

題目︰活用 STEAM 活動推動電子化自主學習

該校為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設計適切、全面的STEAM活動,例如在初中電腦科加入人工智能元素,學生利用Huskylens的人工智能模組,在機械夾車中加入物件追蹤技術,製作出一部「A.I.物件追蹤夾車」;在四輪車上加入 Micro:bit 編程元素,讓學生學習思維邏輯;在機械臂製作過程中認識3D繪圖及打印技術。課程把複雜的學習活動分拆成細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個人進度去學習,建立學習動機和目標。

香港扶幼會盛德中心學校得獎者:任安杰

組別:個人組別

學校: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得獎教師:學生活動主任及體育科主任殷小賡

題目︰體育教學創新多元 運動氛圍校園充滿

該校以新穎而創新的思維發展全面的體育課程,並引入科技於體育科的教學中。教學策略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經歷成功,提升其學習效能,建立健康而愉快的生活模式。學校引入「心跳率測試系統」、校本定位系統、反應燈系統等,利用科技促進學生學習及評估效能;通過跨科協作,舉辦以體育為中心的活動;建立「體育科學習歷程檔案」,促進個人化學習,使「精英體育」及「普及體育」得以雙軌並行。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得獎者:殷小賡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

得獎教師:教師 香俊斌,教師 嚴穎彤

題目︰元宇宙藝術教育計劃

該校推行Voxel Art數碼立體模型課程,並於「元宇宙」設立虛擬藝術空間「雲藝館」,讓學生能在虛擬世界對外展示不同形式的媒體藝術。透過虛擬角色,學生可以與其他線上使用者進行藝術交流。該校曾在元宇宙舉辦傢俬展覽,學生透過虛擬角色向評審、老師和同學介紹作品。過程中學生學習如何展示及評賞作品,藉此培養應有的資訊素養。此教學計劃打破藝術交流的時空界限,帶領學界走進藝術教育新里程。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得獎者:香俊斌、嚴穎彤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慕光英文書院

得獎教師:副校長 張永豐,教師 歐達江,教師 陳美緣,教師 黃君怡

題目︰以生命影響生命 締造摸得到的科學

該校發展以生態為主題的獨特校本課程,設立「亞馬遜生物教室」,利用大自然元素,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興趣,更推動生命教育。全校領養超過240隻小動物,學生透過飼養、觀察、交流,以動物為師,從體驗中學習,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其以科學為主軸與電腦及STEM課程協作,發展跨科教學內容。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範疇的教學領域中,實踐知識共通的技能。

慕光英文書院得獎者:歐達江、張永豐、陳美緣和黃君怡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

得獎教師:副校長 李均洪,科學科科主任 施瑪恩

題目︰跨科情境學習——無人滅火車

該校整合「情境學習」、「自主學習」、「動手做」及「不同方式評估」四種學與教元素,舉行跨學科製作無人滅火車活動。活動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習動機。在組裝滅火車和製作滅火系統的過程中,增進學生的解難能力及溝通能力。

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得獎者:李均洪、施瑪恩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香港航海學校

得獎教師:副校長 趙文浩,教師 陳俊貴,教師 黃曦明,教師 方曉輝

題目︰動手學、動手做,認定目標闖前路

該校海事科教師團隊運用沉浸式 VR 系統及模擬駕駛器,創造貼近真實、具趣味及有意義的教學場景,從而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鍛練各種共通技能,並培養守紀盡責的正向價值觀。該團隊又採用電子課本呈現抽象的課程概念,並以電子學習平台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難點,提升教學效能。

香港航海學校得獎者:趙文浩、陳俊貴、黃曦明、方曉輝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荔景天主教中學

得獎教師:學務主任、中國歷史科主任、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課程統籌甄柏然,

歷史科主任、生涯規劃主任鍾嘉琦,綜合人文科主任 張洛瑋

題目︰「玩」同「學」:數位遊戲跨科創作與跨級體驗計劃

該校善用團隊在資訊科技的優勢,採取數位遊戲化的創新教學策略,以中史科帶動歷史科和中文科,創造跨級、跨科的集體學與教經歷。學生參與創作擴增實境卡牌、角色扮演探究、視覺小說閱讀等,寓學於樂。藉着遊戲創作,該校有效推動閱讀文化及有趣的學習氛圍。

荔景天主教中學得獎者:甄柏然、鍾嘉琦、張洛瑋

組別:團隊組別

學校: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得獎教師:生命教育統籌人 李天慧,職業技能科科主任 張偉強

題目︰為特殊學習需要而設的正向創客計劃

該校服務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推行「正向創客計劃」,以家居維修為主題,着重實踐的精神,按學生能力和興趣作分層學習。計劃結合服務學習的概念,由服務實踐活動開始,至大使訓練,並發展成職業技能科課程,幫助學生建立正向心流以及創造力、想像力、解難能力等共通能力。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得獎者:李天慧

圖:主辦方提供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zerocheung

編輯推薦

首季錄1305宗蝕讓 每十宗成交三單損手 業界:次季恐更嚴峻

外交部官員談布林肯訪華 中方聚焦五大目標

沙田渠務致命事故|批渠務署未汲取慘痛教訓 建造業總工會促當局加強巡查

佛山海船撞九江大橋4人失蹤 17年前曾發生8死慘劇

五一黃金周|特首料80萬內地旅客來港 當局會有安排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