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少
供股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集資,手段就是公司向股東按出資額比例集資,而認購新發行股票的就是現在股東,最終增加股票發行數量。
按現行機制,供股是優先給予股東的權利,股東可按比例去供股。餘下的未有出售供股股份,視乎公司的做法,一是給予額外供股權,讓有興趣的股東認購股份,再餘下的視乎有沒有找包銷商承接,沒有包銷商承接就不發行。一是尋找配售代理去以市價配售予其他投資者,若供股價和市價有差額,金額超過100元上,則餘額全部給予股東。
供股是一個家家有求的財技操作,如果股東看好股票前景,而供股條件又有利自己,自然會參與供股。再做進一步推論,衡量供股是否有利主要看兩點,分別是供股比例和供股價相對市價的折讓。
按常理推斷,如果供股比例太大,而供股價相對市價有溢價或折讓不夠大,例如一供三,折讓5%,這類「大比例、小折讓」的供股條款,意味散戶要參與這個財技操作必須從荷包掏更多的錢。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沒有財力的散戶會被逼放棄認購,有財力的又未必有意欲認購。那麼,在缺乏散戶認購的情況下,新印出來的股票就自然落在包銷商手上。從實戰上理解,股票的供求平衡被打破了,當貨源盡入強者之手時,股價就更容易炒高了。
另外一個供股打破股票供求平衡的例子,是股價有時會於除權日發生大升的現象。在除權日,股價會因除權作出調整。至於調整幅度,則視乎供股比例及供股價,理論上比例愈大、供股價折讓愈大,調整幅度愈大。在除權日,供股股份未可以開始買賣,公司的流通股數不變,股價卻因除權調整了,公司的流通市值因此會大幅下降,供股權的價值約為市價減供股價乘以流通股份,流通市值更少。
但由於供股股票未真正發行,加上股票及供股權炒作成本已會降低,在考量成本低、效益高後,有人為了吸引小股東供股,方便日後集資,會炒起股價及供股權,變相的這就是為甚麼不少股票會在供股除權日大升,此乃所謂「炒供股」現象。
作者簡介:
十一少。財經專欄作家。活躍於紙醉金迷的中環,頻繁穿梭內地與香港,游走財金、科網、公關、傳媒界之間,深信金錢不會說謊,擅長把公司、人物、政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寫出來。
圖:法新社
編輯推薦
十一少|美國出封殺中國半導體的影響
十一少|魁北克省鋰礦 「寧王」棄得可惜
十一少|惠理基金爆發贖回潮
徐風專欄丨酒店商廈住宅同搶留學生
工商舖HighTea丨街知巷聞:香葉道(有片)
耀才專論丨旅遊旺季將至 攜程盡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