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今年6月,俗稱佐敦「八文樓」的文華新村文苑樓一個低層的單位內,天花和地板出現剝落、鋼筋外露,一度引起居民恐慌,擔心大廈有倒塌危險。事實上,全港有超過8000幢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當中1300多幢位於九龍城,土瓜灣「五街」及「十三街」的部分樓宇,樓齡更逾60年。記者視察多個位於「五街」的唐樓單位,發現單位普遍存在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甚至斷裂情況,對住戶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有人更因此搬走。業主促請市建局加快重建步伐,惟眾人對收購價意見不一,市建局承認,發展「五街」和「十三街」難度極高。
單位滲水嚴重 石屎剝落現鋼筋
「每次十幾萬(裝修)捱不到半年,誰會這樣?比住酒店更貴!」陳先生母親於70年代,以數萬元購入五街內一個唐樓單位。陳母離世後,陳先生曾與妻女於單位居住,惟由於單位滲水日趨嚴重,多次投訴及維修,情況並無改善,一家三口遂於多年前搬走,目前只有陳弟獨居於此。
單位牆壁因滲水而嚴重發霉、油漆剝落,天花板多處石屎跌下,其中廁所外的橫樑最為嚴重,多條鋼筋外露,而且已嚴重生鏽。陳先生坦言,獨身的弟弟難以負擔搬走後的租金支出,無奈下只能繼續居住。
陳弟獨居的單位橫樑,石屎剝落嚴重,多條外露鋼筋更已嚴重生鏽。
龍先生的單位情況更惡劣,廁所天花板漏水情況嚴重,需用雨傘遮擋,屋內多處地方石屎剝落。龍先生指,客廳天花板曾先後兩次有石屎跌下發出巨響,「當時在睡房,聽到嘭一聲,出來看見石屎掉在這裡」。
龍先生母親多年前購入單位,他與太太於廿多年前遷入,當時全屋曾作大裝修,其後一對子女相繼出生。約5、6年前,樓上單位改建成劏房,廁所天花板開始滲水,他多次向樓上業主、政府部門投訴皆不得要領,太太最終更難忍惡劣居住環境,與子女遷出,留龍先生獨居。
龍先生的單位,洗手間天花板漏水,需用雨傘遮擋。
裝修師傳恐塌樓 拒絕進行維修
黎小姐從小與外婆居於五街,她於外婆離世繼承單位,然而,美好時光日漸走樣,昔日的壯年鄰居變成花甲老人,充滿童年回憶的安樂窩亦日漸老化,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有一個(師傳)進來後又馬上跑了,大叫『嘩!危樓呀』」。黎小姐坦言,多次維修令她花光積蓄,卻未能為單位「起死回生」,其8歲兒子更曾遭剝落的石屎砸傷腳趾,黎小姐丈夫顧及一對子女安全,只能到母親300餘呎的公屋單位寄居。
五街業主促請市建局加快重建步伐。
八成業主同意收購 惟收購呎價意見不一
目前,大廈業主代表已收集超過八成業主簽名,期望市建局可加快重建步伐,惟各人對收購呎價意見不一。陳先生認為,業主不能因追求更高呎價,對收購採拖延政策,「正常價就可以,唔應該等」。然而,黎小姐期望,收購呎價至少達17000元方算合理,「如果太低我們去哪買回單位?如果你在吃雞,我用醬油跟你換,你肯嗎?」
地區幹事黃文港指,由於五街位處綜合發展用地,必須由市建局牽頭,私人發展商才可參與重建,「政府可以考慮雙管齊下,降低強拍門檻,同時提高地積比,令發展時可興建密度較高的住宅,令發展商更易進場,減少其考慮因素」。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早前表示,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強調,團隊早於數年前,已就整合住宅和工業用地作高密度綜合發展,以及所需要的技術可行性研究開展相關工作,為日後「五街」及「十三街」的更新工作創造條件。
圖:橙新聞
編輯:Mary
拍攝、剪輯:Andy
編輯推薦
專題 | 西貢划獨木舟受內地遊客追捧 店家小紅書宣傳吸大批回頭客
專題|油麻地果欄趁旺季搞「榴槤堂食」 貨倉擺枱凳疑違規吸客
專題 | 鄰校村屋食正非本地生需求 「一劏五」80呎租$4500有價有市
專題|外勞潮衝擊 高中齡本地工人成犧牲品 僱主:請人須考慮「三座大山」
專題|五一黃金周直擊西貢東壩:遊客未逼爆 車流暢順小巴站「車等人」
專題|西港城翻新15間布商10月底前遷出 「花布街」勢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