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將於十一月揭幕。
文:黃遠康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將於十一月揭幕,至於香港的轉播權則繼去年的歐洲國家盃後,再一次由一間收費電視台成功奪得,將會播放整個決賽周共計64場賽事。
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香港免費電視台一直轉播世界盃賽事,讓家家戶戶都能夠感受這項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最高殊榮的賽事所帶來的歡樂氣氛。然而,這個不成文規矩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被打破,自此每屆世界盃都由收費電視台獨家壟斷,沒有訂購收費電視的市民只能欣賞部分賽事(4場至22場不等,視乎每屆大會轉播合約條文而定)或觀賞精華片段。
至於今年卡塔爾世界盃賽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收費是歷屆最高,令人驚愕。根據媒體報道的紀錄,過往世界盃轉播權即使由其他收費電視台奪得,充其量只是要求客戶訂購或續約為期24個月的服務,月費亦保持在148元至298元不等,讓新、舊客戶無須額外付費,即可欣賞世界盃各場賽事。因此,有關電視台的連同舊有客戶都須加錢購買通行證的做法,使觀看世界盃賽事的成本大大增加,可能減低市民欣賞這項體壇盛事的意欲及整體氣氛。
雖然部分亞洲地區的世界盃轉播權同樣由收費電視台成功投得,但是收費上明顯較香港合理。以台灣為例,當地的卡塔爾世界盃轉播權分別由三家公司瓜分,而月費分別為200、149及143元台幣,即是台灣地區的觀眾可以低於50元港幣的價錢收看全部比賽。即使是長期被詬病觀賞各地足球賽事之收費偏高的新加坡,當地轉播權同樣由三家電視台投得,收看11月世界盃賽事的費用亦只需94.16元新加坡幣,折合約為530元港幣。這個收費不但與當地8年前播放巴西世界盃時一致,收費水平亦較香港低超過一半。
事實上,部分着重體育發展及鼓勵群眾參與及觀賞大型體育賽事的地方都制訂相應的規矩,盡量避免收費電視台搶得轉播權。以內地為例,早在2000年,即早於收費電視台和網上串流平台林立的年代,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已經制訂及公布《關於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導和轉播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重大的國際體育比賽,包括奧運會、亞運會和世界盃足球賽(包括預選賽),在內地的電視轉播權統一由中央電視台負責談判與購買,其他各電視台(包括有線廣播電視台)不得直接購買。」因此,內地的世界盃足球賽事均由中央機構負責向各間電視台分銷,確保市民能夠免費收看。
另一種辦法,就是由認可的機構制訂名單,將指定體育盛事的播映權作出規限。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成立由官員、議員、業界人士及社會賢達組成的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 The Office of Communication),在機構支持及推廣體育運動的宗旨和方針下,成員將衡量多個因素,例如該項運動是否具有普遍關注、有否該國運動代表參賽、多大程度上可以鼓勵國民對該項運動的參與等,審議及決定該項賽事的轉播權應該歸入A類或B類。歸入B類的體育賽事,收費電視台可以自由競爭及搶購有關的轉播權,且必須向免費電視台提供精華片段;至於歸入A類的體育活動,例如奧運、男子足球世界盃、英格蘭足總盃決賽等大型且絕大多數英國民眾關心的賽事,則必須交由免費電視台直播。
猶記得去年特區政府破天荒購入東京奧運的直播權,並交由三大免費電視台播放,既增加港人對本地運動員的認識和支持,亦成功提升市民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做法贏得一致的好評。雖然今屆世界盃沒有港隊及國家隊出戰,但是足球作為港人最喜愛的運動,世界盃一直以來也是港人高度關注的賽事,相信主流意見都不會反對政府對其轉播權作出更多規管,讓市民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欣賞這項四年一度的盛事。
作者為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政策研究主任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法新社
編輯推薦
王偉倫|從根源改善香港生育率
楊諾軒|為何改革區議會如此重要?
鄭文昌|紓緩交通擠塞從嚴控車輛增幅開始
楊卓諺|如何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基地
楊諾軒|土地流標非壞事 建簡約創業基地助青年上流
施漢銘|香港不能搞錯方向更不能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