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企業宣佈或者考慮回歸A股。圖片來源:AFP
【橙訊】(記者陳正偉)「我們不要天天關注誰來來了,誰又走了。」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話音未落,匹克24日就發出公告表示,擬私有化以及除牌。這是繼萬達商業(03699)之後,又一家宣佈將私有化的港股,市場消息,匹克亦將回歸A股。
根據匹克體育的公布,控股股東Ever Sound正考慮就公司股份進行一項協議安排,倘落實,將導致公司私有化及公司於聯交所除牌。該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士目前擁有公司14.62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份61.19%。早前有報道指,匹克體育因不滿在港估值太低,缺乏融資空間,計畫私有化,並回歸A股上市。
決定私有化以及回歸A股的決定不只有匹克一家,之前市場最為關注的是內地首富王健林旗下的萬達商業。萬達商業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其私有化的進程,並將選擇回歸A股,至於原因,和匹克一樣——港股的估值太低。王健林日前在接受央視專訪時大吐苦水,覺得港股市場嚴重低估集團,無法忍受之餘,亦感到對不起股東及投資者,所以想先私有化、再到內地上市,以求獲得更高的估值。
估值低是企業回顧A股的原因
王健林認為,萬達商業較其他內房股應有非一般的「矜貴」,因為萬達商業的固定租金業務,佔過去兩年的淨利潤超過30%,每年錄得5.2%增長,市場用房地產公司的方式對萬達估值並不對,「市值還低於淨資產,這種低估值讓我們無法忍受。」
有業內人士對橙新聞表示,現在有不少企業考慮回歸A股,當中不乏排名市場銷售前列的內地房地產巨頭,理由和王健林一樣,就是覺得在香港的估值太低。這對於內地房地產一類,資金需求龐大,經營市場主要在內地的企業而言,思考回歸A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歐振興對香港新股市場不悲觀。圖片來源:德勤
估值低或許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港股的估值大約為10倍市盈率,而內地股市的估值大約為14倍市盈率。不過,在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合夥人歐振興看來,估值低讓企業回歸A股,並非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他認為,企業進行私有化或者回歸A股,跟自身業務發展需求有關,他相信,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回歸A股的勢頭,不會成為潮流。
歐振興接受橙新聞訪問時指出,目前港股和A股的估值差異,主要是因為內地股市的開放程度不足,不過,他認為,隨著內地金融改革持續,A股的估值將和包括港股在內的國際股市趨同,「我相信這個趨勢大概會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實現,一般而言,國際市場之間的估值不會出現四成至五成的估值差異。」
回歸A股需要考慮成本
而之所以這一輪港股企業回歸A股只是現象而非浪潮,歐振興指出,企業回歸A股,除非能夠借殼上市,否則按照正常的上市審批「排隊」,按照目前700家輪候的數量看,回歸A股上市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到了兩至三年之後,那個時候A股的估值可能和港股趨同,所以回歸A股要考慮這一個因素。」他認為,除非是實力如萬達一般,可以忽略借殼成本的企業,否則一般的企業是不會輕言回歸A股的。
「借殼的話,稅務成本可能比較大,時間成本也比較大,一些特定行業是證監會重點關注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有內地投行人士亦對橙新聞表示,回歸A股對那些資質不錯的企業相對較好,但對資質一般的企業則各方成本較高,「A股最近審核口徑趨嚴明顯,借殼等於IPO,而且A股對企業要求更高,比上港股的要高很多,企業要做好準備。以上的情況勢必造成上市公司資源緊俏,估值優勢還是會長期體現,我個人認為,部分港股的財務資訊披露形同虛設。」
對於香港目前慘淡的市況以及新股市場,歐振興表示審慎樂觀。他說,按照目前排隊上市的企業數量,維持今年本港新股集資2000億元的預測,他認為,恒指低迷並不會影響大型企業上市意欲,大型企業更看重的是市況的穩定,而非大幅波動。
編輯 | 陳正偉
編輯推薦
虛幣大好友獲提名SEC主席 比特幣歷史性升破10萬美元 今年來累升130%
異動股丨廣汽夥華為推新高階智能車品牌 股價曾漲近24%
豬肉股|萬洲擬分拆Smithfield於美掛牌 持股將降至八成
施政報告|7.5億助的士巴士購電動車 料2027年中前設20萬個充電車位
何永賢與逾70名年輕測量師對談 分享科技如何加快建屋
摩通戴蒙質疑儲局能否壓低通脹至2% 稱衰退是最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