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乏足夠的科創專才。資料圖片
文:冼漢廸
疫情下,市民對科技應用的接受程度大增,不少本地企業為擴大銷售,紛紛進行數碼轉型。不過近日有機構調查指出,科技人才出現嚴重短缺,估計未來5年將持續出現挖角潮,市場需要額外10萬名人才,當中至少3萬名是軟件工程師,才可滿足招聘需求,但本港每年卻只得1,500名相關學科的畢業生。
與此同時,近兩年來不少本地專才選擇移居外地,導致人才短缺的情況加劇,用人成本不斷上升,根據薪酬指南顯示,科創界2022年薪酬顯著上升,以數據工程師為例,部分中層員工的薪酬升幅達8%,基層員工的薪酬升幅亦可達14%。此外,部分數據科學家中層員工的薪酬較去年提升5%,而人工智能(AI)工程師的基層員工,其薪酬亦錄得8%至15%升幅。不過,縱然如此,業界亦難以覓得人才,部分企業甚至因爲未能找到合適專才而嚴重影響業務發展規模,長遠對香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造成負面影響。
筆者一直關注本地科創業界面對人才不足的問題,在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參選期間,筆者亦曾獲邀就有關問題交換意見。筆者認爲,要發展科創,人才必不可少,但香港正正缺乏足夠的科創專才。雖然特區政府重視業界意見,近年開始重視STEM 教育,逐步培養人才,2015年《施政報告》亦首次提出推廣STEM教育,於2016年開始向每間小學撥款10萬元推行STEM 教育及2107年再向每間中學撥款20萬元,近年亦有例如「中學IT創新實驗室」以及「奇趣IT識多啲」計劃,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認識及應用,但業界普遍認爲政府對 STEM 教育整體發展方向未有明確目標。
立法會最近的研究報告亦指出,學校反映推行 STEM 課程時缺乏明確指引、STEM 課程教授時間不足,以及不少教師表示教授 STEM 學科時沒有足夠支援等,加上現時本港的STEM教育採取「學校為本」方針,教育局理論上不會干預學校的推行方式,更令學校在推行STEM教育上無所適從。小學因爲沒有公開考試的壓力,學校尚且能安排較多時間於STEM教學,但中學卻因要應付公開考試,學校為保障學生成績,較少安排STEM教學活動。
再者,在現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制度下,是以4個必修「核心科目」--即中、英、數及公民教育及社會發展科,藉此決定學生是否達到入讀大學門檻,當中只有數學一科與STEM教育略為相關,可見DSE很難有效地發掘學生STEM的潛能。
在DSE非核心科目方面,教育局公布的《2021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統計概覽》,2020年DSE日校考生51,886人,可是參與科技及工程相關科目考試的考生並不多,例如「資訊及通訊科技」科(ICT)的學生有5,219人、「設計與應用科技」科(DAT)的考生更只得539人;相比之下,參與商務相關科目考試的學生人數明顯較多,例如經濟科12,243人、「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BAFS)9,559人,可見學生多傾向商業有關的科目,導致大多DSE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都不願意在大學修讀理工學科,與内地以及歐美等國優異生爭相修讀理工科的文化大相徑庭。
此外,作為未來的專業研發人員,研究生本可有助建構強大的本地人才庫。然而,數據顯示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近年錄取的學生中,內地學生所佔比例甚高,不過由於近年社會的政治氣氛問題,加上發展空間有限,不少内地在港就讀學生畢業後均選擇回到内地發展。與此同時,在歐美等國的華裔研究員因爲政治及當地歧視華人的原因選擇回流,但由於香港生活成本高企,雖然特區政府各種便利人才入境的計劃,但多年來成效未如理想,令香港白白錯失人才。
但與此同時,隨着特區政府進一步發展科創,預期相關行業職位會大幅增加,根據特區政府的估算,單在北部都會區内的科創職位便達到15萬個,但根據特區政府早前在立法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21學年教資會資助與STEM有關的學士學位課程本地及非本地畢業生人數合共只有7,688人相比,存在巨大缺口,加上根據業界反映,最近一波移民潮中不少均爲擁有專業技術的科創從業員,令缺口進一步增大,需要特區政府想解決辦法。
爲此,筆者針對本地科創人才不足的問題有如下建議:
1. 規定小學必須將STEM成爲必修科,並為小學的STEM教育指定清晰的課程指引。
2. 建議仿效新加坡政府,由政府主導成立STEM教育專業委員會,邀請業界專家、學者加入,並邀請本地中學參與先導計劃,以三年時間為參與學校制定STEM課程,首年由專家學者直接授課,教師在旁觀課,次年由專家學者與教師一同授課,第三年則由教師主導,專家學者從旁協助,有助提升師資水平及制定適合學生的STEM教學。委員會亦可以就新興科技例如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教師提供培訓,並舉辦各類型賽事提升同學對STEM的興趣。
3. 積極聯絡科創業界,為對STEM有濃厚興趣及成績優異的高中生預先制定生涯規劃,鼓勵他們報讀理工科並提前確保他們在大學修讀課程期間擁有穩定的實習機會,提高他們報讀理工科目的誘因。
4. 優化「持續進修基金」,針對科創相關的課程提供學費補貼,按學員的經濟狀況及年齡提供不同比例的補貼金額,並為企業資助員工報讀科創相關的培訓課程提供資助或稅務優惠,倡導全民科創思維及提升就業人口競爭力。
5. 參考内地招攬人才的計劃,例如國家「千人計劃」、深圳的「孔雀計劃」等,不單給予人才留港工作的資格,亦需要從人才住屋、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提供一系列的支援及獎勵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來港就業創業。
筆者希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能針對問題提出短中長期措施,以結果爲目標,長遠鞏固香港作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競爭力,為香港青年提供優質的就業機會以及令經濟發展多元化。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科技創新界選舉委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推薦
冼漢廸 |銳意改革新氣象 同心協力開新篇
冼漢廸:新選制利用科技邁出重要一步 冀選舉堵塞制度漏洞
冼漢廸:共推本港科創 融入國家發展
【冼漢廸】落實智能電話卡實名制
黃家和|新年餐飲市道暢旺 提升前線員工吸客
梁文廣|打擊濫用勿枉勿縱 完善指引統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