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有效轉化可提升香港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文:冼漢廸

特區政府近年來提倡「再工業化」,利用香港在科研、設計和知識產權保障的鞏固地位,通過創新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及「工業4.0」智能生產工序等,簡化流程,在本地發展高增值產業及產業鏈,以至將本地科研成果有效轉化,是提升香港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用好國家賦予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定位的重大舉措。

工業貿易署除負責推動本港工業發展外,亦負責落實各項特區政府有關本港中小企業的政策及國際貿易協議等範疇,不過衆所周知,新冠疫情揭示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一面,同時促使許多本地企業,尤其是中小企重新審視並改善其營運模式,其中數碼管轉型成爲絕大多數中小企的選項,從特區政府於疫情期間為協助中小企而推出的「科技券」及「遙距營商計劃」的踴躍申請情況便能説明當中情況。再者,傳統工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亦離不開科技的支持。

筆者認爲,創新科技作爲帶動香港未來發展的引擎,要令創科對香港效益的最大化,離不開各個政策部門的配合,更離不開官員思維上的轉變。長久以來,跨部門協作是特區政府施政上的短板。雖然特區政府於2017年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定期監察政府在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提供科研基建、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開放政府數據、政府帶頭改變採購方法以鼓勵本地科技創新和推動科普教育等八大方向的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

但與此同時,筆者認爲特區政府在科創政策上仍有政出多門的問題,例如最近第五波疫情突然爆發,成因固然是空中服務員違反規定而造成的防疫漏洞,但在疫情出現後,特區政府亦再次暴露抗疫的薄弱環節,包括未能第一時間找出密切接觸者,市民長時間輪候社區檢測以及檢疫設施的管理問題,其實都能透過創新科技協助解決,但因部門溝通不足,官員思維僵化導致這些問題屢屢出現,故此筆者認爲只有特區政府官員在思維上的革新,才能協助香港創科繼續向前發展。

作者為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Dleung

編輯推薦

濫用公屋檢控率僅4.2% 申訴署促房委會檢討檢控策略

特朗普上台|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不想成為美國人 未來將由自己決定

中英街旅遊|內地居民1.26起可網上辦理沙頭角通行證

灣航削航班︱苦主致電熱線逾20次無人聽 旅議會料約20個旅行團受影響

三跑啟用|上月航班升降量增12.5% 客運量達510萬人次

元朗兩名男子清晨遭多人持刀襲擊 一人中多刀傷重不治

大灣區航空取消128班航班 5500乘客受影響 

遭警國安處帶走協助調查 鍾劍華三弟妹已離開警署

特朗普上台丨特朗普:正討論下月起對華加徵10%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