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高棉,英文寫作「Khmer」,中國史書最早稱為「吉蔑」「閣茂」等。高棉族是柬埔寨的主體民族,是古老的東南亞人類種族之一。正如兩河流域孕育了蘇美爾文明、黃河流域產生了中原文化一樣,高棉文明也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高棉文明發端於「一河一湖」。 「一河」是指湄公河。這條發源於中國,全長4,860 千米的河流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國的瀾滄江。河水從中國境內向南,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匯入南海。湄公河三角洲是古代城市和集散港口雲集的地方,是扶南時期(一世紀至七世紀中葉)高棉王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一湖」是指洞里薩湖。這座淡水湖位於柬埔寨中西部,通過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相連,形成一個天然的蓄水池。
雨季時,洞里薩河河水暴漲,倒灌入湖。湖水積蓄,分擔了周圍和下游地區的水量,使得洪水災害得以緩解。此時洞里薩湖湖面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千米。到了旱季,洞里薩河的水位下降,洞里薩湖湖水向外流出,補充進湄公河及其支流,灌溉下游地區農作物。十三世紀末,中國元朝使者周達觀曾行船入湖,廣袤的湖面令他記憶深刻。於是,他在所著的《真臘風土記》中將洞里薩湖稱作「淡洋」,意為淡水海洋。
關於高棉民族的緣起,目前主流觀點有兩種。一種認為高棉民族是遷徙而至的外族,另一種則認為高棉民族是土生土長的土著。一部份持「外來民族」觀的人認為高棉祖先來自古印度,是生活在古印度南部格梅魯國的居民。公元前343年以後,他們逐漸由西向東,遷徙至東南亞,在那裏傳播本邦文明文化。隨着歷史的發展,「格梅魯」這個既代表國家又代表民族的稱呼漸漸發生了讀音上的變化,成為今天的「高棉」。隨後,高棉人與爪哇人通婚融合,組成了今天的高棉民族。
還有的學者認為,高棉人屬於崑崙人,從中國雲南遷居的吉蔑人就是柬埔寨土地的主人。但是,在他們到來之前,這裏已經有人居住,這些人或是土著,或是外徙而來,只不過比吉蔑人更早些罷了。外來民族說主要由中國和歐美學者提出,而柬埔寨學者則更傾向於本土民族說。他們認為高棉民族源自東南亞本土民族——孟高棉族。孟高棉人是美拉尼西亞人和印度尼西亞人的混血人種,生活在南海沿岸到印度之間的廣闊地帶。經過對比頭顱結構和平均身高等科學數據後不難發現,高棉人的頭顱結構和平均身高更接近美拉尼西亞人和印度尼西亞人,而不是印度的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
據此可知,高棉人是東南亞的古老土著,區別於印度人種。柬埔寨歷史學家德朗耶(1937—1975)認為:「拿高棉古代神話『憍陳如(亦稱混填)和那伽龍女的故事』來說,是先有高棉龍女,後有印度婆羅門憍陳如。憍陳如與龍女結合後,孕育了如今的高棉民族。」
在柬埔寨,女性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古代高棉女性主要通過佔有土地來維繫自身的地位。男人只有娶得一位繼承自家土地的貴族女孩,才能夠獲得這片土地的統治權。在高棉語中,「女性」與「首領」是同一個詞——Me。諸如「鄉長」「縣長」「工頭」「班長」「隊長」等表示首領含義的詞彙都會冠以「Me」為前綴。這種特殊的現象與高棉民族起源的神話傳說「憍陳如和那伽龍女的故事」有着密切聯繫。
傳說憍陳如的前世是一隻生活在特洛格島,佛緣匪淺的蜥蜴,因潛心向佛而受佛祖賜齋之恩。佛祖預言,牠將轉世為人,成為特洛格島的主人。佛曆610年或620 年(約一世紀後半葉),一位占婆王侵佔了特洛格島。此時,蜥蜴已經轉世成為孟人國王憍陳如,由於政見不合,憍陳如不得不率領一百名兵士流亡國外。後來,他回到特洛格島尋求占婆王的庇護,占婆王接納了他。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產生了抵牾。不久,憍陳如設下計策驅逐了占婆王,成為特洛格島新的統治者。
一日,憍陳如率眾在水邊遊玩,突遇潮水湧漲。潮水阻斷了道路,他只得在空地上休息,等待潮退。此時,主宰這片水域的那伽龍王之女從龍宮來到人間遊玩,邂逅了憍陳如。兩人暗生情愫。憍陳如向龍女求婚,龍女回贈一顆檳榔作為定情信物。
回到龍宮後,龍女將憍陳如求婚之事稟告那伽龍王。龍王同意了婚事,派遣部眾前往人間,施法退水,為女兒和憍陳如準備了一大片陸地,以利統治。部眾們還為這對夫妻修建了美麗的宮苑。憍陳如和龍女如期在這片陸地上舉行了婚禮。之後,龍王邀請憍陳如率部眾前往水下龍宮再舉行一次婚禮,好讓水族部眾都能夠認識這位乘龍快婿。然而,憍陳如自知肉體凡胎,在水下難以生存,非常憂愁。龍女安慰憍陳如,只要他下水時牽住她的衣帶,其他人牽住憍陳如的衣帶,如此接續,就可以順利地進入龍宮。於是,憍陳如率部眾依照此法順利進入龍宮,完成了婚禮慶典。
中國的古籍中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梁書.諸夷列傳》載:「(扶南)以女人為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健,有似男子。其南有徼國,有事鬼神者字混填,夢神賜之弓,乘賈人舶入海。混填晨起即詣廟,於神樹下得弓,便依夢乘船入海,遂入扶南外邑。柳葉人眾見舶至,欲取之,混填即張弓射其舶,穿度一面,矢及侍者,柳葉大懼,舉眾降混填。混填乃教柳葉穿布貫頭,形不復露,遂治其國,納柳葉為妻,生子分王七邑。」
柬埔寨版本和中國版本的高棉民族起源傳說都源自一塊658年立的石碑記載。在石碑的碑文上清晰地描述了一位本土的女性族長「蘇摩」的傳奇故事。 「龍女」和「柳葉」都是「蘇摩」的化身。無論是從傳說,還是從碑文裏都不難發現,蘇摩,抑或是龍女、柳葉,都是這片土地最早的擁有者和管理者。而憍陳如既是外來者,又在出現的時間上晚於女性領主。因此,傳說和碑文在傳遞着同一個信息:女性是高棉土地的主人,女性的地位在這裏自古就比較高。
如今,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已經深深融入高棉的文化,並集中體現在婚俗當中。首先,柬埔寨人舉行婚禮的地方要在女方的家中。其次,在舉辦婚禮儀式的過程中,新娘儼然扮演着龍女化身的角色,是土地的女主人。而新郎則是憍陳如的化身,是一位外來的國王。新娘會依照故事情節,象徵性地贈送一顆檳榔給新郎作為定情信物。而新郎則會牽着新娘的衣帶,跟隨新娘步入洞房,重現憍陳如手牽龍女的衣帶走進龍宮的橋段。
《尋謎吳哥窟:圖說柬埔寨文明》
作者:李元君
著述:顧佳贇
攝影:連旭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點擊書封,了解詳情)
本文節選並改編自《尋謎吳哥窟:圖說柬埔寨文明》,獲天地圖書授權轉載。
圖:CFP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Nico Liu
編輯推薦
文化漫談|樓宇烈:禮一點兒都沒束縛我們
文化漫談|藏書界泰斗黃裳談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如讀《湘西》
文化漫談|葉靈鳳:快樂嗎,老戴?
文化漫談|美國感恩節的由來是?回顧不同時期的感恩節畫作
【文化漫談】「按年資升職」在宋代已實行!循資原則如何導致政風保守?
文化漫談|電話都有專屬清潔工?盤點那些消失的另類電話行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