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遊者

在流行網絡的年代,不少人的夢想是成為Youtuber或直播主持,除了以真面目示人,以虛擬形式展現於觀眾眼前的也有不少。自2016年絆愛登場,吸納強勁人氣和豐厚收入,掀起了虛擬Youtuber的風潮。虛擬Youtuber即Virtual Youtuber,簡稱Vtuber,透過技術將直播主持「變身」,通常以萌系可愛美少女的形象(現在已不限於此)於Youtube或其他直播平台進行直播活動,或唱歌,或跳舞,或與觀眾傾談。

前述2016年登場的絆愛,帶起了這個嶄新流行文化的熱潮,當時Vtuber就是絆愛,絆愛就是Vtuber,翌年開始有不同的人加入這個市場,並在「虛擬口癖蘿莉狐娘Youtuber大叔」的破格演出後迅速增長,直至2021年初,已有近13000個於日本登錄的Vtuber。這種現象所呈現的是虛擬世界與現實觀眾的互動,這是以往動畫不能做到的事情,動畫只是單向的傳遞。在網絡時代中,這種文化現象發展極快,不論公司或個人,Vtuber數目在過去幾年飛快膨漲。在2020年,幾個主要Vtuber平台的頻道數目已超越200個,分佈於にじさんじ、ホロライブ(HoloLive)、どっとライブ、upd8、774inc等組織,登記人數由135萬(774inc)至最多2000萬(にじさんじ),且都錄得上升趨勢,而這尚未計算其他國家的數量。

正式開啟Vtuber時代的角色:絆愛。

Vtuber的直播主持,一般借用特撮片(即類似超人Ultraman或戰隊電視劇)和主題樂園的人偶扮演者的「中之人」來表示,除了沒有以真面目示人,或有若干直播主持會變聲外,他們與一般直播主持並無甚麼分別,但正正因為無需用真面目與觀眾會面,令更多人可參與這個行業,畢竟現今世代的群眾對於一個人的外表有着超乎想像的執着,而且提出批評和指責也比以往更為容易和低成本,Vtuber可只展現出自己需要展現的一面即可。韓國的AI Vtuber Rui的「中之人」就曾經表示過,由於自己的樣貌不是目前觀眾普遍接受的類型,因此Vtuber這個行業的存在,「中之人」可以專注發揮個人才藝或其他個性,成就了他出道的可能。也有人因為使用Vtuber的全新形象,而可參與跟自己原本風格不一樣的演出。因此Vtuber這個行業可以說成就了一些人的第二人生。也有少數Vtuber會以「中之人」的現實生活作為直播內容,但只屬少數,更多的是選擇不露面,而不露面的好處是表演與「中之人」的私生活能夠徹底切割,觀眾喜愛某個Vtuber,只限於其演出,這也可以盡量減少支持者騷擾偶像的機會。

Vtuber因各種優秀的演出而獲得大量支持,作為一種產業,其盈收非常可觀。以2020年來說,在YouTube收到最多Superchat課金的昰桐生可可,達到1.5億円,第二位潤羽露西亞,達1.3億円,兩個都隸屬於Hololive,至第十位的戌神ころね,其一年YouTube Superchat收入是5700萬円。所謂一仗功成萬骨枯,每個行業其實都有大量被遺忘的下層工作者,所以不要以為隨隨便便就可成為收入豐厚的Vtuber,而且,這十名「首富」還要將收入分予經理人公司、被YouTube抽成、繳稅等等。

不要以為Vtuber只有可愛美少女造型,男Vtuber也很普遍。

這個新興的二次元產業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內容,例如他們與真人偶像之間有甚麼分別,甚至引伸到喜歡一個「人」是怎樣的一回事。Vtuber與「中之人」是否真的兩個人?在追捧真人偶像的行為中,這似乎不成問題,當然我們可以懷疑真人偶像在公眾前與私下完全不一樣,例如走清純路線的女藝人,私人生活可以很放蕩糜爛,以痴情專一形象示人的男明星,本身或極花心。但我們大抵還可將兩者視為同一人,因為個體的同一性,使我們無法將兩者完全切割,例如有藝人被揭發醜聞後,其偶像生涯或現危機,但Vtuber理論上與「中之人」是兩個個體,這樣的話,我們又是否可以較易對同樣事情作出分辨?在日本,兩者在法律上有「著作者人格權」和「人格權」的爭議,「中之人」屬於前者,Vtuber的形象屬於後者,批評Vtuber角色不等於批評「中之人」,這意味着兩者是可以區分的。不過,在觀眾的角度又怎樣看?他們會當「中之人」是一種「不存在的存在」嗎?「中之人」演出的人格就是Vtuber表象的人格嗎?例如日本公司CyberV曾想撤換Vtuber Azulim的「中之人」,卻被觀眾逼得取消決定,「四個絆愛」事件(製作公司試圖增加聲優,去扮演不同形象的絆愛,令絆愛可包攬更多觀眾)更明確地顯示,對觀眾來說,Vtuber形象與「中之人」似乎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如何理解外表與「中之人」?如何才是「人」的核心?

述連串問題和事例,似乎令我們較易明白「人」是甚麼,就是一個外貌配合一個人格,尤其是人格出現突變時,例如撤換「中之人」或加入更多「中之人」,令Vtuber的內在出現突變時,會令人覺得不再是同一個人。不過,但當「中之人」年老退役時,是否可撤換「中之人」以令其保持「長生不老」,就像其根源──動漫角色一樣,可以持續販賣嗎?若是這種情非得已的換人決定,觀眾又是否可接受?而當這種個體同一性開始變換,眼前樣貌沒有改變的Vtuber,還是不是大家一直支持的同一個Vtuber?

這些問題或可隨科技提升而得解決,就如前述的韓國AI Vtuber Rui例子,其樣貌乃用AI演算出當時最受觀眾歡迎的女性樣貌而創作的,技術上應可保持這種演算,並將樣貌保持調整和變老。Rui還具有「中之人」背後的現實人格,日本的Pictoria公司更在2020年推出名為「紡ネン」AI Vtuber,在一年間透過AI學習成長為嬰兒期到最近的學童期,她最後究竟會發展成甚麼?背後有沒有「中之人」存在?抑或純粹以AI在背後學習和進化?甚至連「中之人」都可以「退場」,令Vtuber以「外表」和「個性」更加融為一體?若然真的如此,真人偶像與Vtuber之間的界線,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韓國AI Vtuber Rui,其外貌由AI演算出來,她表示因為技術才能走上唱歌出道之路。


參考資料:

原田伸一朗:〈バーチャル YouTuber の人格権および著作者人格権〉。

日本Yahoo:今のVTuberを語ることはなぜ難しいのか? 2020年激動のVTuberシーンを振り返る。

P2y.jp:にじさんじ”2000万人”ホロライブ”1,400万人”総チャンネル登錄者数で大台に到達。

Unwire.hk:虛擬Youtuber年賺1130萬 2020收入排行公開。

4GAMERS:「紡ネン」是一位還在長大的學習AI,也是Vtuber,同時也是黏菌。


圖:作者提供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zerocheung

編輯推薦

關稅戰|特朗普簽署公告 對汽車零部件及在美組裝汽車關稅提供補償

南部戰區位南海海域例行巡航 對「聯合巡航」全程跟監警戒

金磚國家外長會晤主席聲明 對不合理單邊保護主義措施抬頭嚴重關切

瑞典烏普薩拉市中心爆槍擊案 造成3死多傷

美國參議院通過由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商人出身曾於香港居住

專題|西港城翻新15間布商10月底前遷出 「花布街」誓成歷史

特朗普邀英偉達等站台 為執政百日造勢 宣揚企業投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