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玉文

在歷史上義父盡責培育栽培螟蛉子成長,確有案例。柴榮是五代後周太祖郭威的內侄。郭威為布衣之時,柴榮打理家庭妥當,被郭威賞識,收養為義子。柴榮曾隨商人遠涉販賣茶葉,經歷良多,了解民間疾苦和地方利弊。郭威建立後周,柴榮被封為澶州節度使,在治地為政廉潔,取得政績。郭威死後,柴榮承繼郭威的改革事業,勵精圖治,試圖結束五代以來混亂的政局。養子制度促進了五代十國許多有才能沒出身的人,心甘情願成為他人的養子,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養子與養父間,確實有父子之情。

可是並非所有螟蛉子的父子關係都這麼美好。東漢寇封年少時便成了孤兒,被舅父劉泌收留。四十多歲的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在一次攻打樊城的慶功宴上,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將一塊肉掉落在地,寇封隨手揀起轉身吃了。劉備問他何以不去灰沙,不責下人,隨口吞食。他回答為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士卒廚役,終日勞累,偶有過失,安忍叱斥。這一套說辭與劉備仁民的心意吻合,便決定收他為義子,改名劉封。劉備自立後,劉封成為其戰將,因剛毅勇猛,屢立戰功。後來劉備親生子劉禪出生,諸葛亮認為,將來劉禪繼位後,難以駕馭劉封,因此劉備將劉封賜死。

《三國演義》之改編更突出對螟蛉子之歧視: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時,羅貫中設定長子劉禪已經出生。關羽因此反對收養道:「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小說《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是個棄嬰,被周文王收為螟蛉子,被列兒子末位;老派文人在1980年代仍稱白話詩是舊體詩的螟蛉子。以上三例皆見螟蛉子在中國有貶義,被視為非正統,甚至等同外人,其心異。

某些收養風俗亦存歧視。有些地方規定養子如有親生父母,須與斷絕;有些地方規矩,螟蛉子無繼承養父遺產權,甚至不需出席養父葬禮。收養父系血緣關係者不叫螟蛉子,而稱過房子或過繼,身份等同親生子,擁繼承權。

上篇提及經學大師楊雄揭曉蜾蠃投螟蛉入巢孵出蜾蠃之謎:「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久則肖之矣」,許慎細緻,發現楊說只解釋個別案例,不能類推為普遍現象,於是說,「蜾蠃純雄無子」。鄭玄描述蜾蠃「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嫗養之,以成其子」,「煦嫗養之」是指溫情撫育義子。陸機確認螟蛉子化為蜾蠃過程,維期七日。

一班卓見名家提供正式證據,於是「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變成「蜾蠃負螟蛉而有子」。國人不愛語理分析而愛「感悟」,因兩句用字有90%相同,所以感悟出90%相似度,運用四捨五入法,便是100%同義。柳田國男說傳說會越吹越大;此例則見,傳說會據六何法越說越細緻,不同年代知識份子不約而同按其天職合作無間為之增刪修訂,庶民世代相傳,成為理所當然鐵一般事實,化成日常用詞,修補宗法制度缺漏,形成風俗傳統。

這浩浩蕩蕩大潮間有逆流出現。南朝陶弘景根據自己的觀察,指蜾蠃會產卵巢中,捕螟蛉蜘蛛十餘枚,置於巢中,供作食糧,之後塞口。這與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1823-1915)在《昆蟲記》的描述大體相同。可是在「化生說」影響下,宋代「太子少師」蘇頌在《本草圖經》反駁:「萬物的變化,本來就無法猜測。蚱蟬從蜣螂轉變而來,衣魚從瓜子轉變而來,這種情況並不是只有一次而已。螟蛉、蜘蛛變化成蜂,並不奇怪。像陶弘景所說,蜾蠃卵未必不是蜾蠃對着蟲唸咒而變成的」,寫到好像陶弘景本就同意楊雄。

蜾蠃

明朝李時珍屢次剖開蜾蠃泥巢,看見蜾蠃幼蟲與其他昆蟲同處,或是蜾蠃幼蟲已經離開,其他昆蟲只剩下空殼,或者蟲已經變成蛹,而蜾蠃幼蟲還很小。其他昆蟲始終不會腐壞,等到牠們變成蛹之後,蜾蠃幼蟲便將牠們吃掉,然後離開。李時珍的觀察可說比法布爾更細緻,可是人們不因李時珍之大名以及科學,把螟蛉子信仰動搖,正如柳田國男說,信仰根本就是人民本身的需要。

現時法律把螟蛉子及過房子同稱養子,收養或寄養由政府安排,成為國家行為,螟蛉子一詞已廢,五十歲以下港人除非是文史學者不會聽過讀過此詞。但螟蛉子經楊雄、許慎、鄭玄、陸機合創的傳說,有不朽的價值,在全球昆蟲傳說中仍然是最吸引最有影響力者之一。

圖:視覺中國、Wikimedia Commons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zerocheung

編輯推薦

​有片·全運會|李家超籲市民踴躍購票 入場為運動員打氣

​抗戰勝利80周年|出席紀念活動外賓名單公布 包括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黎智英案|控辯完成結案陳詞 法官押後裁決日期未定

抗戰勝利80周年|長安街沿街10組花壇亮相 天安門廣場搭臨時觀禮台

新田科技城發現明代古墓群 議員料不會影響發展

​抗戰勝利80周年|26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將出席紀念活動 包括普京和金正恩

美國被揭在格陵蘭展開秘密活動 丹麥首相斥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