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隆

印象派是自19世紀60年代於法國發展起來的繪畫流派。與過往的藝術家在畫室創作不同,印象派的畫家主張走到室外,強調「當場」作畫,也是因此,印象派的繪畫對象多是景色以及人們日常的生活場景。

$!title_without_url!$

Impression Sunrise, Claude Monet  圖:Wikimedia Commons

「當場」的意義:用現實的方式作畫

早在19世紀初,英國風景畫家約翰·康斯特勃就提出想用現實的方式描繪自然,這被看作是印象派「當場」作畫方式的開創者。為什麼印象派的畫家這樣強調外出作畫呢?這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了光線對景致有著瞬息萬變的影響,而外出「當場」作畫,畫家可以捕捉到某一瞬間的景色,記錄當下的光影與顏色。也正是因為對飛逝陽光的追尋,印象派畫家的筆觸多表現的是短、快、破碎,甚至粗糙。當然,也正是這種長期在自然之中繪畫的模式,讓印象派的畫家對光與色在自然中的變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title_without_url!$

Houses of Parliament, Claude Monet  圖:Tate

克洛德·莫奈的《乾草堆》系列是對這一繪畫模式最忠實詮釋。1890年夏末,莫奈在法國吉維尼繪製了25幅以「乾草堆」為主題的畫作,直到次年春季。為了探求一天中不同時間陽光的變化,莫奈起床很早,並隨著早上和中午光線漸變在不同時間繪製不同的作品。最終這個系列以對每天、每季不同時間的光線的敏銳觀察聞名於世。

$!title_without_url!$

Grainstacks in the Sunlight, Morning Effect, Claude Monet  圖:Wikimedia Commons

$!title_without_url!$

Meules, milieu du jour, Claude Monet  圖:Wikimedia Commons

浮世繪:換一個角度,打破畫布的邊界

影響印象派的藝術流派有很多,但其中有一個令人驚奇的靈感來自亞洲,更具體地說是日本華麗多彩的浮世繪木版雕刻。19世紀中期,日本經歷改革,向世界開放,其浮世繪作品也在世界範圍內出現,19世紀巴黎主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就有浮世繪作品展出;與此同時,一些版畫也會包裹著日本貨物飄洋過海,遠赴歐洲。日本浮世繪簡潔鮮明,重視總體設計而非細節刻畫的風格深受法國現代藝術家的喜愛,一些印象派畫家會在作品中直接引入浮世繪的元素。梵谷曾為畫商唐吉創作一副肖像畫,畫面中老人背後都是梵谷的浮世繪收藏,目前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擁有當初梵谷收藏的470幅浮世繪作品。

$!title_without_url!$

Portrait of Père Tanguy (Father Tanguy), Vincent van Gogh  圖:Wikimedia Commons

而除此之外,浮世繪的繪畫視角與構圖則對印象派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比起歐洲繪畫的平視視角,日本浮世繪有很多俯視或仰視的角度,左右不對稱、畫面的上的內容延伸至畫框之外也是浮世繪常用的手法。這增加了畫面的張力與動感,觀眾更能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title_without_url!$

Otsu, Utagawa Hiroshige  圖:The MET

$!title_without_url!$

One Hundred Famous Views of Edo, Ushimachi Takanawa  圖:Wikimedia Commons

艾德加·竇加的《舞蹈課》就曾借鑑安藤廣重《大津站》的構圖,把畫面安排在左下-右上的斜框中,選擇高視點和不對稱的構圖,並裁減芭蕾舞女演員的半個身體,使畫面更具活力,好像被凍結的一個瞬間。歌川廣重用低角度,在近景放置物體凸顯景深的構圖也曾啟發過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title_without_url!$

The Dance Class, Edgar Degas  圖:Wikimedia Commons

$!title_without_url!$

Deutsch: Jane Avril, Toulouse-Lautrec, Henri de  圖:Wikimedia Commons

新興資產階級:現代時髦的生活方式值得被記錄

在印象派興起的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社會背景不能被忽視:那便是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新興資產階級的興起,讓曾經注重神學題材的學院派繪畫不再那樣受歡迎。在這個新的時代,這一新出現的階層希望能擁有反映他們新世界的藝術,於是,繪畫的題材也發生了變化。事實上,印象派的畫家不僅僅描繪自然風景,他們同樣欣賞新時代的男男女女輕鬆優雅的新生活方式:公園裡散步、湖面上划船,咖啡廳裡小酌。克洛德·莫奈與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便都曾以「青蛙塘」為主題進行繪畫,甚至二人就是在同一地點進行創作的。在這個寧靜休閒的場景之中,度假者們可以游泳、划船。當然,《青蛙塘》的創作也讓二人繪畫風格的比較成為可能。

$!title_without_url!$

La Grenouillère, Claude Monet  圖:Wikimedia Commons

$!title_without_url!$

La Grenouillère, Pierre-Auguste Renoir  圖:Wikimedia Commons

除卻題材的變化,這一新階層的產生還有著其他影響:印象派之後,學院的肯定不再是唯一的出路。這與保羅·杜蘭德·魯爾(Paul Durand-Ruel)有著莫大的關係。杜蘭德雖然不是畫家,卻是印象派的「拓荒者」。這位法國藝術品交易商先是敏銳地挖掘了印象派的新星,更勇敢地支持畫家進行創作——他成為畫家的代理人,為畫家提供月薪維持生計。而當他敏銳地意識到新興資產階級的需求之後,他更用印象派畫家在藝術市場上達到的商業成功有力地打破了學院對於他們的束縛。印象派以後,被學院拒之門外的藝術家有了商業上的第二種選擇,這或許也再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印象派是現代藝術的開端。

$!title_without_url!$

Porträt des Paul Durand-Ruel, Pierre-Auguste Renoir  圖:Wikimedia Commons

責編:Nico Liu

編輯 | 婉忱

編輯推薦

一文睇清|梵蒂岡今啟動新教宗選舉流程 釋出「白煙」則成功選出

克什米爾衝突|巴稱擊落5架印軍戰機包括法製「陣風」 兩國空軍實力如何?

​新聞背後|「古稀」總理默茨兩輪投票終上台 內政多重困局須與歐美平衡博弈

商務部:今起對原產於印度的進口氯氰菊酯實施反傾銷措施 期限5年

加總理卡尼訪美晤特朗普 強調「加拿大永遠都是非賣品」

阿曼:美國與胡塞武裝已達成停火協議 未來將不再互相攻擊

蘇丹當局宣布與阿聯酋斷交 指其支援快速反應部隊

重拳救市丨人行連環出招 降準0.5個百分點兼下調政策利率

克什米爾衝突丨巴方:印軍發動24宗襲擊致8死35傷 國家進入緊急狀態